天才少年淚灑"最強大腦" 中國式教育再引爭議

原標題:天才少年淚灑"最強大腦"惹爭議 被批心理脆弱

 

《最強大腦》首場國際PK賽,以中國隊3:1戰(zhàn)勝意大利隊而落幕。然而,這一本該讓人振奮的結(jié)果,卻并沒有帶給觀眾和網(wǎng)友太多的喜悅,反而是比賽場上一個意外情況,讓所有人揪心,并引發(fā)極大的爭議——12歲中國少年李云龍因誤以為自己出錯將要輸?shù)舯荣?,在現(xiàn)場崩潰式號啕大哭,而他的對手,12歲意大利少年不僅毫無壓力享受比賽,更在意外發(fā)生后因為擔心李云龍而落淚。中國天才少年脆弱的心理讓人擔憂,中國虎爸式教育再度引發(fā)很多人反思。

 

然而,昨日,記者就此事采訪南京相關(guān)專家學者時,卻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其中一位專家表示:不希望大家將此事炒大,“我們都有義務保護這個孩子,不管他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無休止的爭論和放大此事,才會真的傷害到孩子,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而一味夸贊外國孩子比中國孩子強,也是極不可取的。“從父親參與孩子的成長這個角度說,李勇比很多父親做得好。”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沈漢說。

 

在比賽中,李云龍一度哭得癱在座位上站不起來,“我擺錯了,可是我記對了呀!”這是讓李云龍痛哭的原因。

 

作為對手的12歲意大利小男孩安德烈,在比賽中一直表現(xiàn)得很從容,即便李云龍速度比他快很多,但安德烈仍然不慌不忙,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來。當李云龍失聲痛哭的時候,安德烈也隨之落淚:“我剛才很擔心李云龍,他看起來很難過,我想要去擁抱他。”兩位少年面對比賽表現(xiàn)出的巨大反差引發(fā)了很多的觀眾思考。

 

縱觀網(wǎng)友的各種點評和議論,批評和指責李勇教育方法的占大多數(shù)。昨日,記者就此采訪了南京社會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幾位專家,卻聽到不同聲音。專家們普遍認為,應該更理性和正面地來看待此事,無論何種評論觀點都應該從保護孩子的角度出發(fā),不能全怪爸爸,更不能放大“外國小孩就是比中國小孩好、幸福”這樣的觀點。

 

>>各種爭議

爭議1 ——天才少年心理脆弱

 

很多觀眾和網(wǎng)友將李云龍的哭泣解讀為“輸不起”。有網(wǎng)友表示:“一場競技,比出了兩個孩子在童年生活、競技心理、自控能力、自信心等方面的差距。”更多的網(wǎng)友則認為李云龍心理脆弱,承受不了失敗。“‘記對了,擺錯了’,這是下意識地為失敗找借口。”

 

相反,安德烈卻贏得了更多掌聲:“從容淡定,享受比賽,這或許才是真正的贏家所該具備的素質(zhì)。”“我想,安德烈根本不明白李云龍為什么會哭得這慘,在他眼里這只是一場比賽,但對于李云龍來說勝負很重要。”一位家長反思道:“《最強大腦》給我上了很好的一課,我們要教會孩子的,不是一味的求勝欲和只能贏不能輸?shù)男膽B(tài),而是去接受挫折原諒自己的能力,要知道,失敗是人生的常態(tài)。”

 

在網(wǎng)上,不少家長給李云龍留下鼓勵的話。“孩子,你要堅強。這只是一次普通的比賽,失敗了只是讓你做得更好。你的表現(xiàn)真讓我揪心,你需要重新定義一下什么是成功。”

 

爭議2 ——父親的教育是雙刃劍

 

但是,更多爭議的矛頭指向了李云龍的父親李勇。“可憐的孩子,父親給他的壓力太大,以至于誤認為自己擺錯的時候,看起來天都塌了。真的很傷感。我們的家長,為了所謂的成功,強加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節(jié)目中,當安德烈說,他不僅可以享受兩天的周末時光,日常生活中每天還有半天時間踢足球,所有人都更加同情李云龍。因為李云龍“課間不能跟同學們一起玩耍,每天放學回家還要接受2小時高強度的訓練,節(jié)假日不是旅游而是到處上課、比賽”。

 

在父親李勇嚴苛的教育下,李云龍從小就展露出了過人的天賦——7歲開始接觸魔方,8歲就拿下了WCA(世界魔方組織)比賽的兒童組世界冠軍。李云龍最厲害的是二進制記憶,最好成績超過了世界紀錄保持者,就算是成年人也沒人能與他抗衡。很多觀眾對李勇的一番話印象深刻,他說,這輩子最大的夢想,是希望兒子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為此他愿意傾其所有。李勇認為,兒子的夢想跟自己是一樣的。

 

很多人認為,李勇高壓式的教育方式是把雙刃劍,它成就了李云龍的天才,但也讓孩子失去了快樂,給孩子的童年戴上枷鎖。不少網(wǎng)友表示:“我們的教育很多都是填鴨式的,重結(jié)果,輕過程,輸不起!孩子沒有錯,是家長錯了!”“很多父母望子成龍,希望培養(yǎng)孩子天才的能力,期望他們能夠成功、成名。孩子們在這種壓力之下去學習,并不快樂。”

 

>>專家觀點

觀點1 ——不要放大此事,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翟進也關(guān)注了《最強大腦》的幾場比賽。對于網(wǎng)友和觀眾的諸多議論,翟進認為,電視中呈現(xiàn)出來的節(jié)目都是經(jīng)過剪輯的,現(xiàn)場的一些小細節(jié)很可能被剪掉了,而這些小細節(jié)很可能直接影響大家對事情的判斷。“所以,在不了解全貌的情況下,不該輕易下結(jié)論。”

 

“即使這件事情的經(jīng)過就是電視表現(xiàn)的那樣,我們也不能帶著自己的價值觀去判斷。”翟進說,每個孩子、每個家庭的個體差異都很大,不能以一概全。“在西方,一樣有人癡迷一樣東西而沒時間顧別的,在中國也有孩子學習之余踢足球的。不能因為一個個體差異,就泛化到整個中國教育和中國家長。”

 

對于不少人提出的,李云龍表現(xiàn)出的脆弱的心理狀態(tài)很讓人擔心的問題,翟進認為,心理承受能力是一個過程,“作為一個12歲的孩子,這樣的表現(xiàn)也是正常的,他這次經(jīng)歷一次后,下次也許就不會再這樣了,這是他的成長過程。”翟進表示,無論是觀眾、網(wǎng)友、媒體、大眾,都不應該過分放大這件事,“所有群體有義務保護這個孩子。太多議論、太多有偏見性的議論,對孩子都是一種傷害。”

 

觀點2 ——參與孩子成長,李勇比很多人做得好

 

在輿論一邊倒指責父親李勇時,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沈漢卻提出另一種觀點:不能全怪爸爸。沈漢說,很多人把這件事上升到對中國教育的爭論。

 

沈漢說,李云龍在比賽過程中,失敗了就很失落,成功了就很興奮,“這說明他是很享受這個過程的。所以,從小進行訓練、參加比賽,他也應該是有愉悅感的。外人為他鳴不平什么的,其實是有點‘替古人擔憂’,大家只看到表象,人家真實的生活,你看到嗎?所以不該僅憑幾句話就給別人下定義。”

 

此外,對于父親李勇,沈漢建議大家要更多從積極和正面的角度來看待。沈漢說:“拋開教育方法,這位父親從孩子很小時就加以培養(yǎng),也就是說他參與了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過程,并且他不是說教式教育,而是身體力行地與孩子一起研究、一起學習,有針對性制定目標,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訴孩子什么是夢想,什么是追求夢想,用他自己的行為讓孩子明白‘成功是要付出代價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比起很多家庭,家長、尤其是父親,用各種忙工作的理由,一個星期都不能和孩子一起吃飯,將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給母親,甚至是交給各種培訓班托管,我認為李勇作為一名父親是盡責的,也是做得很好的。”

 

不過,沈漢也表示,希望李勇今后能更多地對孩子做些挫折教育、心理輔導,讓孩子更多地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多與社會接觸,有助孩子心身健康全面發(fā)展。“很多人都說,在孩子教育過程中,最忌諱在兩個孩子中比較:‘你看人家孩子怎么怎么樣……’,但是現(xiàn)在網(wǎng)友們一邊倒夸贊意大利孩子怎么怎么好,不也是在犯這種忌嗎,教育是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知子莫若父。在不了解他人家庭情況的時候,最好不要輕易否定別人,要看到更多正能量,以他人為鏡,審視自己,而不是一味挑刺。”沈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