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暨港澳媒體漫步羊城 共覽“三脈”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4-12-16 11:10:59 | 來源: 中國臺灣網 |
中國臺灣網12月14日訊(記者 劉琳) 近日,兩岸暨港澳媒體、自媒體人齊聚羊城,開啟了一場別樣的城市主題之旅。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他們在三條報道線路中同覽廣州城脈、文脈、商脈,在沉浸式感受嶺南風格及廣州特質的同時,以覆蓋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傳統(tǒng)+新媒體”的矩陣式傳播方式共同記錄南國明珠之風采。
兩岸暨港澳媒體記者、自媒體人在白鵝潭大灣區(qū)藝術中心的非遺館進行高科技互動和沉浸式體驗,感受廣州非遺代表性項目的魅力。(中國臺灣網記者 劉琳 攝)
臺灣、澳門媒體記者在粵劇博物館采訪展示粵劇唱腔的小學生。(中國臺灣網記者 劉琳 攝)
中國臺灣網主持人與臺灣自媒體博主在廣州塔互動拍攝。(中國臺灣網記者 劉琳 攝)
媒體記者參觀辛亥革命紀念館,重溫辛亥革命歷史與革命精神。(中國臺灣網記者 劉琳 攝)
媒體記者在黃埔軍校舊址拍攝記錄。(中國臺灣網 記者 劉琳)
媒體記者參訪廣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大新美術館,了解兩岸文化藝術交流情況。(中國臺灣網記者 劉琳 攝)
媒體記者參訪臺企石頭記礦物園,了解其在穗發(fā)展情況。(中國臺灣網記者 劉琳 攝)
媒體記者走入佳都科技展廳,了解人工智能技術與產品的實際應用案例。(中國臺灣網記者 劉琳 攝)
媒體記者在洋蔥集團了解其電商運營模式、旗下多元化的品牌矩陣和成功孵化案例。(中國臺灣網記者 劉琳 攝)
夜幕下的珠江之畔,燈火璀璨,溢彩流光。游船將要緩緩駛過琶洲橋時,臺灣電報社長江文賓頗有興致地分享道:“這座橋真的很像連接著兩岸的一座橋,燈光絢爛的一邊是廣州,燈火闌珊的一邊很像是臺灣的淡水碼頭。廣州變化太大了!”時隔三十年再次來到廣州,他驚嘆于廣州的大變化、大發(fā)展。
珠江之畔的廣州塔。(中國臺灣網記者 劉琳 攝)
無獨有偶,曾在廣州生活過近6年的臺灣中華時報采訪部主任吳吉雄也有相似的感受。“廣州的進步之處非常多,設備也很現(xiàn)代化,科技實力作為一個城市來講,在國際上也是堪稱‘頂流’了。”他稱,邀請兩岸暨港澳的媒體共同報道廣州行非常有意義,既能讓各地同胞看到廣州的繁榮,也能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
不同于江文賓和吳吉雄,初次來到廣州的香港中評社實習記者李婷萱坦言,以“品城”“追溯”“融合”為主題的三天行程,讓自己對廣州的認識不斷加深。她說:“其實大家對廣州的初印象就是一些地標建筑,但深入了解嶺南文化和科技發(fā)展后,我覺得這是一個古今相交的地方,它的文化一直在傳承,科技一直在向前發(fā)展。”
與李婷萱同組的臺灣導報大陸中心主任蔡淑娟,不管是看到非遺展示項目,還是看到高科技產品,都稱“要把好的東西記錄下來,展示給臺灣同胞”。李婷萱說:“這就是記者個人的輻射帶動作用。讓兩岸暨港澳的媒體記者報道廣州,能讓‘廣州故事’傳播得更遠。”
澳門月刊首席記者齊繼革表示,雖然自己是廣州的“活地圖”,但每次來到廣州都能收獲些新的體驗和感受。參訪當地的智能經濟和數字經濟現(xiàn)代產業(yè)企業(yè)后,他直言,自己看到了廣州新質生產力的發(fā)展。
羊城漫步終有時,羊城故事正當時。無論是延續(xù)千年的城市脈絡與文化氣質,還是兼具經典魅力與時代活力的城市文明,亦或是在這場城市漫步中邂逅的穗臺融合發(fā)展故事,都悉數被兩岸暨港澳媒體匯入筆端,攬入鏡頭。羊城的“三脈”魅力及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的廣州篇章成就,將在兩岸暨港澳多地域、多角度、全方位持續(xù)躍動,成為吸引兩岸暨港澳同胞來穗發(fā)展的靚麗名片。
相關新聞
- 2024-08-16競技、聯(lián)歡、沉浸式參觀……“首屆海峽兩岸青少年輪滑球嘉年華”活動在廣州舉辦
- 2023-07-04中國新能源汽車第2000萬輛下線活動在廣州舉行
- 2023-04-17“來了,更有信心!”——港澳同胞融入廣州南沙發(fā)展
- 2024-12-16“臺灣青年廣東研學營”交流團走進湛江
新聞推薦
- 海峽兩岸青年短視頻大賽回顧片帶你游賞祖國大好河山、各地風土人情2024-12-25
- 四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分會場發(fā)布2024-12-25
-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發(fā)言人就美國“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涉華消極條款發(fā)表談話2024-12-25
- 增值稅法通過 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2024-12-25
- 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時間來了!2024-12-25
- 沿著巴拿馬運河,探尋一個國家的抗爭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