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做生意的黃金季——外國展商的中國“進博首秀”

迎來做生意的黃金季——外國展商的中國“進博首秀”

11月3日,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左手拿洪都拉斯國旗,右手緊握一株四葉草,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吉祥物熊貓“進寶”被印在了洪都拉斯國家館的藍色紀念貼上。一旁展臺前的洪都拉斯商人赫克托笑意盈盈地看著排隊領貼紙的人們。

 

他身后62款為中國市場特制的杜松子酒,成為最有力的招商廣告。

 

“已經收到了很多洽談意向,我對完成目標充滿信心。”躊躇滿志的赫克托希望通過進博會尋找合作伙伴,并在名片上加印一個中國辦事處地址。

 

作為第六屆進博會主賓國之一,洪都拉斯40多家“新伙伴”組團來華。中國和洪都拉斯在今年3月建交。“這給本國企業(yè)帶來了巨大發(fā)展機遇,往后每一年的進博會都將成為洪都拉斯人民期待的經貿盛會。”洪都拉斯總統(tǒng)府事務部部長魯道夫·帕斯托爾說。

 

迎來做生意的黃金季——外國展商的中國“進博首秀”

11月7日在進博會國家館拍攝的洪都拉斯展臺。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上海進博會是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旨在推動高水平開放,讓世界共享中國14億多人的大市場機遇。

 

2018年首次舉辦以來,前五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近3500億美元,約2000個首發(fā)首展商品亮相。今年有500多家中小企業(yè)首次簽約參展,400多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集中亮相。

 

“首展效應”“首發(fā)經濟”正在日益成為全球客商津津樂道的進博特色和提振世界經濟的中國動能。

 

“已經售出!”開展不到12小時,美利肯集團展區(qū)內,面積150平方米、重450公斤的數碼針染地毯被提前鎖定,即將入住它的“北京新家”。美利肯亞太區(qū)總裁趙曉東用“值了”形容企業(yè)的進博首展。

 

“幾乎整個中國大市場都擺在了我們面前。”趙曉東說,短短幾天就已接觸到不少來自中國中西部地區(qū)或三四線城市客戶,公司在華市場的機遇之門越開越大。

 

迎來做生意的黃金季——外國展商的中國“進博首秀”

11月5日,在第六屆進博會消費品展區(qū)寶潔展臺,工作人員介紹全球首發(fā)的“記憶蜂窩”創(chuàng)新紙質柔性包裝產品。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越來越多的參展商也成為“投資人”,他們不僅看重中國超級大市場訂單,更看好在中國的發(fā)展前景。

 

產自哈爾濱黑土地的棉麻衣、回收塑料制成的煥新鞋子……首次亮相進博的日本知名消費品牌無印良品帶來5000多件在中國投資生產的本土化商品。

 

在華學習、在華成長,是無印良品(上海)公司首席市場營銷執(zhí)行官邵恬宜眼中“獨一無二中國市場”的關鍵詞。

 

遙遙領先的數字化進程助力即時零售業(yè)務覆蓋全國90%的門店;種類繁多的本土特產給予設計師無限想象空間;14億多人的龐大消費群體讓公司每年新增門店50多家……“這種史無前例的機遇,只有在中國才得以感受。”邵恬宜感嘆。

 

在美國加州巴旦木協(xié)會中國區(qū)顧問張慧賢看來,首次參展進博會,“就是要把中國的真實情況帶回去,讓眾多美國企業(yè)更準確地把握機遇、深耕中國”。

 

連續(xù)舉辦六屆的進博會之所以全球矚目,不僅是因為中國市場的強大磁力,更是因為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進博會為國際企業(yè)提供了拉手合作平臺。

 

“我們都是‘乘客’,希望搭乘‘一帶一路’快車,將產品經由中國運向全球。”與馬耳他水產資源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沙隆一同進行“首秀”的,是兩條來自地中海的碩大藍鰭金槍魚。

 

得益于中國市場開放成果與互聯互通成果的結合,沙隆的生鮮能夠在3天內端上中國消費者的餐桌,“這實實在在地幫助和改善了我們的生活”。

 

據悉,超過1500家“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企業(yè)簽約本屆進博會企業(yè)商業(yè)展,總展覽面積近8萬平方米,面積較上屆增長約30%。

 

迎來做生意的黃金季——外國展商的中國“進博首秀”

11月7日,展商在第六屆進博會國家展委內瑞拉展臺展示朗姆酒。新華社記者 李夢嬌 攝

 

瞄準中國假日消費潛力賽道,俄羅斯旅行公司“俄旅行”總經理尤利婭帶著101條旅游線路,寫下了此次進博之行的心愿清單——推廣新產品、結識新朋友、變成“回頭客”。

 

展期過半,本屆進博會達成合作意向近600項。“中國人把秋天形容為金秋,在進博會,我們也迎來了做生意的黃金季。”尤利婭說。

 

新華社上海電 記者馬欣然、黃澤晨、王越、許曉青、程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