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完成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空間培養(yǎng)實驗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2-12-05 16:14:56 | 來源: 新華社 |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獲悉,隨著圓滿完成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的3位航天員平安歸來,經歷了120天全生命周期的水稻和擬南芥種子,也一起搭乘飛船返回艙從太空歸來。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完成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空間培養(yǎng)實驗。
人類要在空間長期生存,必須保證植物能夠在空間完成世代交替,成功繁殖種子。此前,國際上在空間只完成擬南芥、油菜、豌豆和小麥“從種子到種子”的培養(yǎng)。在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生命科學項目中,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鄭慧瓊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開展了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空間培養(yǎng)實驗。
據(jù)鄭慧瓊介紹,從2022年7月29日注入營養(yǎng)液啟動實驗,至11月25日結束實驗,該項目共在軌開展實驗120天,完成了水稻和擬南芥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開花結籽全生命周期的培養(yǎng)實驗。其間,航天員在軌進行了三次樣品采集。
“通過對空間獲取的圖像分析并與地面對照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空間微重力對水稻的多種農藝性狀,包括株高、分蘗數(shù)、生長速率、水分調控、對光反應、開花時間、種子發(fā)育過程以及結實率等多方面,均有影響。”鄭慧瓊說。
研究團隊還在空間開展了再生稻實驗,并獲得再生稻的種子。“從剪株20天后就可以再生出2個稻穗,說明空間狹小的封閉環(huán)境中再生稻生長是可行的,這為空間作物的高效生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實驗證據(jù)。”鄭慧瓊說,“這也是國際上首次在空間嘗試運用再生稻技術。”新華社上海12月5日電(記者張建松、張泉)
相關新聞
- 2022-05-07海南雜交水稻攻關示范項目2022年雙季早稻測產
- 2022-06-13科技賦能智慧農業(yè) 無人機植保大顯身手
- 2022-10-19長江畔秋收見聞:稻田里藏了多少“黑科技”
新聞推薦
- 前三季度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2024-10-30
- @在閩臺胞 一批惠臺利民政策措施值得關注 涉及四方面17條2024-10-29
- “我為臺胞辦實事”推進活動在京舉行2024-10-29
- 福建發(fā)放“福馬同城通”卡(金融卡)2024-10-28
- 結婚照講述漢藏一家親,無花果見證兩岸同胞情2024-10-28
- 歷史必須銘記——島內各界紀念臺灣光復79周年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