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歌:唱山唱水 唱最美鄉(xiāng)愁

苗歌:唱山唱水 唱最美鄉(xiāng)愁

 

游客在阿依河景區(qū)乘坐竹筏游覽(8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花不逢春不亂開喲,天上有雨哦又不落喲,嬌阿依,是好是歹你說一句哦,叫我回去心里落……”

 

碧綠的阿依河上,青翠深幽的山間,一艘竹筏船在清亮動聽的苗族民歌中靜靜前行。

 

阿依河在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匯入長江重要支流烏江。彭水縣有近30萬的苗族人口,苗族文化已經(jīng)成為這里的一張?zhí)厣?。作為苗族民歌的發(fā)源地,彭水縣鞍子鎮(zhèn)比較完整地保留了苗族民歌和苗寨文化。鞍子苗歌2007年入選為重慶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4年又以“苗族民歌”之名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

 

古老的鞍子苗歌沒有成文的歌詞,以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千年,曲風高亢嘹亮,在山水之間歌唱,也直接歌唱山水。青筍、竹葉、海椒、花椒等植物都是苗歌中常見的意象,從屋中刺繡到田間勞動,苗歌可以“走到哪兒唱到哪兒,看見什么唱什么”。

 

51歲的何茂從小在鞍子鎮(zhèn)長大,兒時的記憶便是歌聲飄滿山間。從小時候跟著長輩們學唱,到后來和其他7人一起代表彭水自治縣參加第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藝匯演獲得金獎,再到她現(xiàn)在被評選為鞍子苗歌傳承人,何茂與苗歌從未分離過。

 

不僅從未分離,現(xiàn)在她的歌聲還有了新的意義。和兒時一樣,何茂仍然在山水之間唱著歌。不過,她已不在鞍子鎮(zhèn),而是在阿依河。

 

圍繞“生態(tài)、民族、文化”三個重點做文章的阿依河景區(qū),為了讓游客充分感受到苗族文化的獨特魅力,特別將擅長唱苗歌的歌師們請到景區(qū)為游客唱歌。

 

景區(qū)內(nèi),有幾十名像何茂這樣能唱苗歌的歌師分散在峽谷、河流旁等不同地方,讓游客置身于秀麗風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傳統(tǒng)的苗族風情。

 

何茂平日里的工作就是和游客一起坐上竹筏,為游客帶來最純樸的苗族民歌。她不光自己唱,也教游客唱,有時還和對面竹筏上的人對歌。“有些游客唱得盡興,還問能不能再坐一次竹筏,再和我們唱一次。”何茂說。

 

“無論是專業(yè)的歌師,還是船工、保潔人員,都會唱苗歌。我們白天在景區(qū)內(nèi)有竹筏放歌、峽谷聽音等項目,晚上還有篝火晚會,讓愿意來的員工們?yōu)橛慰捅硌莨?jié)目。”阿依河景區(qū)負責人冉濤說,每一位游客在這里不僅能欣賞美景,還能體驗純正的苗族文化,而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也能通過這種方式流傳下來。

 

據(jù)何茂介紹,他們每年都花上兩周時間走進中小學課堂,教孩子們學唱苗歌。

 

同時,她和其他幾位傳承人還選出10名年輕人重點培養(yǎng),這些年輕人白天是教師、公務員、農(nóng)民……夜晚,他們都是熱愛苗歌的人。

 

“不分男女老少,大家簇擁在篝火前歡唱,在高山流水間放歌,唱山唱水,唱著最美的鄉(xiāng)愁。就這樣,苗歌也像阿依河水一樣生生不息。”

 

何茂說著,又唱了起來:“我的家鄉(xiāng)喲有條河,她讓人神往,美麗的峽谷喲風光好,嬌阿依喲在苗鄉(xiāng),令人難忘……”

 

苗歌:唱山唱水 唱最美鄉(xiāng)愁

 

51歲的阿依河景區(qū)工作人員何茂為乘坐竹筏游覽的游客演唱苗歌(8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苗歌:唱山唱水 唱最美鄉(xiāng)愁

 

51歲的阿依河景區(qū)工作人員何茂(右)為乘坐竹筏游覽的游客演唱苗歌(8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苗歌:唱山唱水 唱最美鄉(xiāng)愁

 

游客在阿依河景區(qū)乘坐竹筏游覽(8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苗歌:唱山唱水 唱最美鄉(xiāng)愁

 

阿依河景區(qū)工作人員(左一)為乘坐竹筏游覽的游客演唱苗歌(8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