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戲劇治療、重新就業(yè),失智者關懷探索中前行

在貼有防撞墻紙的活動室,年約六旬的林一申和邱孟暉將椅子當作自行車,在戲劇治療師引導下,“騎”到臺北萬華區(qū)的夜市,“吃”蚵仔面線。

 

30日在臺北Young記憶會館進行的戲劇治療課,是失智癥患者林一申最喜歡的課程之一,“可以讓肢體和心靈得到放松。”

 

臺灣寫真:戲劇治療、重新就業(yè),失智者關懷探索中前行

近日,位于臺北泰順街的Young記憶會館內,戲劇治療師黃暐筑(左)在給失智者上課。

黃暐筑表示,雖然尚無科學研究證明戲劇治療對失智者的幫助程度,但多數患者課后表示很開心,也更愿意與人交流,相信有助延緩癥狀惡化。

中新社記者 陳小愿 攝

 

失智癥是指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會影響記憶、注意力和語言表達等。據臺灣衛(wèi)生福利事務主管部門最新預估,臺灣失智者2017年底已逾27萬人,并以平均每年1萬人左右速度增長。

 

失智者的照護成為此間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近日,臺北一位失智者獨自在家時誤喝清潔劑身亡,受到輿論關注。

 

據媒體報道,臺灣目前有社區(qū)服務據點134個、失智型日照中心20個、失智失能混合型日照中心175個。

 

不過,臺灣失智癥協(xié)會秘書長湯麗玉認為,失智人口逐年增加,孩子卻越生越少,撫養(yǎng)壓力越來越大,希望有更多資源支持失智者家庭。

 

相關協(xié)會正探索失智者照護之道。據了解,目前全臺專門服務失智者的社團至少有10余個,而將之納入高齡群體關懷的社團則更多。

 

臺灣寫真:戲劇治療、重新就業(yè),失智者關懷探索中前行

圖為失智癥患者向記者展示餅干制作流程。 中新社記者 陳小愿 攝

 

2002年成立的臺灣失智癥協(xié)會,是較早開展這方面工作的社團。協(xié)會通過辦瑞智學堂、互助家庭等,提供學習、交流平臺。

 

該協(xié)會理事長賴德仁30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失智者不是老年人“專利”。國際上將失智時未滿65歲者稱為年輕型失智癥患者,目前全臺推估有1.2萬人。相較于老年患者,年輕患者更易沖動,需有針對性的照護。

 

臺灣寫真:戲劇治療、重新就業(yè),失智者關懷探索中前行

戲劇治療師黃暐筑(左)在給失智者上課。中新社記者 陳小愿 攝

 

位于臺北泰順街的Young記憶會館,是全臺首家專門提供年輕型失智者日間照護的機構,開設有戲劇治療、有氧韻律操等課程。

 

33歲的戲劇治療師黃暐筑告訴記者,雖然尚無科學研究證明戲劇治療對失智者的幫助程度,但多數患者課后表示很開心,也更愿意與人交流,相信有助延緩癥狀惡化。

 

3年前從英國獲得戲劇治療執(zhí)照的黃暐筑說,戲劇治療在歐美行之有年,但臺灣還沒有這類證照制度,希望推動相關工作。

 

Young記憶會館30日舉辦成立一周年記者會時宣布,將于下月推出咖啡坊,每周六由失智者制作餅干和咖啡販售。

 

賴德仁表示,有些年輕型失智者尚有工作能力,可能是家庭經濟支柱,被迫離職且無法獲得社會福利支持,則家庭經濟會較困難。希望給失智者重新工作機會。

 

由于失智者相對健忘,咖啡坊特別印制了餅干制作流程等卡片,另有志工協(xié)助。

 

賴德仁說,目前Young記憶會館只能服務約120名患者,占全臺患者的比例很低,希望更多人投入到這項事業(yè)。

 

此一倡議,正得到越來越多民間力量響應。秉持“社區(qū)互助”理念的華山基金會,為“失智、失能、失依”老人提供到宅服務;近期還有臺灣超商宣布,將在屏東三地鄉(xiāng)建置全臺首座“偏鄉(xiāng)失智友善模范社區(qū)”。

 

失智者家屬莊女士認為,在專門為失智者提供照護的場所比較輕松,有志工幫忙,家屬也可交流經驗。

 

林一申則說,在公共場合行動緩慢時,請大家不要介意,期待有更友善環(huán)境。(中新社臺北3月31日電  記者 陳小愿 張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