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黃埔軍校題寫校名的譚延闿

譚延闿,湖南茶陵縣人。先為立憲派首領,辛亥革命中奪得湖南政權(quán),聽命袁世凱。后與時俱進,緊隨孫中山、再追蔣介石,先后任湖南省長、湘軍總司令,直至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

 

譚延闿

譚延闿

 

義救黃興

 

譚延闿中了進士,錄用到翰林院,后請假回湖南省親。正好這個時候,黃興想在長沙起義,欲炸湖南巡撫,結(jié)果被人告密,黃興尚且不知。

 

黃興的公開身份是明德中學的體育老師。譚延闿是明德中學校董之一。他急忙通知黃興及時躲藏起來。巡撫全城搜捕,卻撲了個空,恨恨不已。譚延闿以翰林身份出面,悄悄打點各方關系,終使黃興逃出了長沙,到日本去了。

 

悍將嘆服

 

武昌起義之后,湖南革命在焦達峰領導下,取得成功。但咨議局議長、立憲派譚延闿篡奪了政權(quán),當起了大都督。

 

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烈士焦達峰

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烈士焦達峰

 

表面上看,譚延闿是個處事圓滑的老夫子,說話呵呵哈哈的窩囊廢,既不懂政事、又不諳經(jīng)濟,湖南的政客、將軍不把他放在眼里。還給他個“譚婆婆”的綽號。他擔任湖南都督后,集軍政大權(quán)于一身,可他管轄的5個師長對他不屑一顧。

 

有一次,譚延闿邀請各師將官賽馬。在衛(wèi)兵的攙扶下,譚延闿悄悄擠進賽馬行列。競賽十分激烈,一個個選手紛紛落馬,不斷退出,只有一匹馬越跑越快,后來居上。到50圈時,只剩下一匹大白馬仍在奔馳。大家仔細一看,居然是“譚婆婆”在策馬揚鞭。此舉讓那些看不起他的人感到意外。

 

廣西將軍王芝祥、趙恒惕北上長沙,湘軍將領特邀譚延闿在小吳門外校場觀看打靶表演。王芝祥善射,在校場表演,雄姿勃勃,拔出手槍一連放了10槍,只有兩槍未中,觀者叫好,王芝祥十分露臉。

 

王對譚說:“請譚都督也放幾槍!”“譚婆婆”慢吞吞地接過槍來,猶猶豫豫,似乎想射,可又下不了決心。大家心中都埋怨他不該此時亮相,一旦在客人面前出丑,會讓同行們下不了臺。哪知他舉槍連擊十發(fā),彈彈命中靶心,無一虛發(fā)。圍觀者掌聲雷動,喝彩不絕。

 

真人不露相,一露必驚人,“譚婆婆”的百步穿楊之功,叫那些驕兵悍將無不瞠目結(jié)舌。自此湘軍將士再也不敢怠慢這位書生意氣的譚都督。

 

為毛澤東題字

 

五四運動后,毛澤東在長沙創(chuàng)辦“文化書社”,找譚延闿為書社題寫招牌。

 

論官職,譚延闿是湖南督軍,一省之長,湘軍總司令;論功名,是前清的進士、翰林;論書法,被公認為“民國四大書法家之首”。真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譚延闿不想給這個根本不認識的年輕人題字,因為不久前這個年輕人在《大公報》上寫文章把他的“湖南自治”罵了一通,他的氣還沒消呢。但“譚婆婆”畢竟是寬宏大度,他不僅題了字,而且到場為書社開業(yè)剪彩賀喜。

 

10年以后,譚延闿從報紙上看到報道江西的“朱毛共匪”大舉進攻長沙城的消息時,不禁向身邊的孫科等人一聲長嘆:“唉,早曉得會這樣,當初我去剪什么鬼彩喲?派兩個兵去把毛澤東一抓,何至于今日勞師動眾?”

 

書法大家

 

譚延闿為民國真、草、篆、隸四大書法家之首。

 

于右任的草、吳稚暉的篆、胡漢民的隸、譚延闿的真,這四人均為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且也都是活躍于政壇的頂尖文人。

 

譚延闿的字亦如其人,有種大權(quán)在握的氣象, 鋒藏力透, 氣格雄健,結(jié)構(gòu)嚴正精卓,顧盼自雄。幼時,翁同龢曾有“偉器也!筆力殆可扛鼎”的贊嘆之語。

 

民國以來,寫顏體的人沒有出譚延闿右者。

 

中山陵巨大石碑上“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的大金字,即為譚氏手書。

 

譚延闿為黃埔軍校題寫的校名

譚延闿為黃埔軍校題寫的校名

 

好吃不好政

 

譚延闿一生好美食,下館子是他的一大嗜好,南京所有有名的飯店都讓他吃遍了。他吃得異??季浚闪酥拿朗臣摇KH自實踐,使“譚廚”名揚海內(nèi),常制菜譜,豐富烹飪門類,提高技術。湘中“組庵豆腐”、“組庵肉”、“組庵魚翅”等皆出他之手。

 

魚翅,更為譚延闿所獨鐘,每餐必進,非魚翅不飽,幾至成癖。有一次赴某君招宴,席間主人大談魚翅之不足食,喻為味同嚼蠟,譚氏唯唯。酒至半酣,魚翅未見上席,而主人遍請賓客隨意點菜,詢及譚氏時,譚莞爾以答曰:“如蒙不棄,請賜嚼蠟如何?”

 

譚延闿離不開美食,即使行軍打仗,也有兩名專做海味和湘菜的廚師不離左右,以致后來得了高血壓,便接受醫(yī)生勸告,每天做溫水浴和電療一次。他風趣地對友人說:“我平生好吃,現(xiàn)在自身每天被清蒸一次,燒烤一次,大概是對貪嘴的報應吧。”

 

好吃,也是政治斗爭手段,一旦吃到好吃不好政,好吃懶于政,那就吃到不再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的最高境界了。

 

政壇不倒翁

 

譚延闿處事圓滑,八面玲瓏,通權(quán)達變,善測政治風向,混了一生。從三次任湖南都督到擔任國民政府主席,到最后出任第一任行政院院長,構(gòu)成了他整個民國時期名位鼎隆的顯赫篇章,從而成為群雄紛起的動蕩時局中為數(shù)稀少的政壇不倒翁。

 

1930年9月,譚延闿到軍營騎馬檢閱,不慎而墜馬,患腦溢血不治,不久去世。國民政府下令國葬,其墓就建在中山陵東。

 

世人對他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休休有容,庸庸有度”的大政治家,有人稱他為“黨國柱石”、“藥中甘草”,也有人說他是八面玲瓏“水晶球”、“伴食畫諾的活馮道”。

 

有人為之撰寫挽聯(lián),稱贊譚延闿的中和之道:“景星明月歸天上,和氣春風生眼中”。

 

亦有諷喻之挽,勾畫其一生之特點:混之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搖大擺,命大福大,大到院長;球的本能滾而已!滾來滾去,滾入滾出,東滾西滾,滾進棺材。

 

參考文獻:
王習耕:《民國逸史》,《團結(jié)出版社》,2016年1月。

 

欄目簡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海峽飛虹中文網(wǎng)攜手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特別策劃推出《聲音檔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的日子,我們梳理中山先生親歷的歷史事件,為您講述民國的史事與人物,緬懷中山先生的歷史功勛。孫中山先生曾說過: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