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理科女”的中華古瓷器情緣

走在廈門華僑博物館展廳內,湯沛霖對當天開幕的“宋元古瓷萃”展覽上的106件宋元古瓷展品如數(shù)家珍,不時為記者指點,“這件釉瓶制作非常精美,內部也很平整,在今天用機器都未必做得出,可在古代是用工匠的巧手制成的”,“這件瓷制觀音像全身沒有一般瓷器的開口,制作難度很大”。

 

這些展品都來自湯沛霖任館長的臺灣中華皇家藝術博物館,是從她與父親、爺爺三代人兩萬余件藏品中精選出來的。今次來廈展覽,是廈門首個海峽兩岸文物展覽專場。

 

讀的是工商管理,自己開公司從事電子研發(fā),甚至IBM公司大名鼎鼎的“小紅點”也包含她的專利,正宗“理科女”湯沛霖說,自己和古瓷器結緣,是源于父親的“糖果獎勵”。

 

湯沛霖的父親湯水欽是臺灣藝術收藏家。在湯沛霖眼里,父親雖然從事交通運輸業(yè),但卻把瓷器收藏當成自己的事業(yè),“愛瓷器勝過愛企業(yè)”。

 

湯沛霖的童年,常常和父親一起在瓷器前度過的。她回憶說,自己從六七歲開始,就天天看著父親把玩瓷器,古瓷器的碎片就是她小時候的玩具。

 

“父親經常讓我把玩瓷器,蒙上眼用手去辨別瓷器的品種”,湯沛霖笑著說,如果猜對了,父親就會獎勵她糖果,“那種包著麥芽的糖果很好吃”。

 

讓湯沛霖在成年后依然沉迷其中的,則是中華古瓷器藝術的魅力。她說,這次帶來展覽的瓷器,囊括了宋元“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和龍泉窯、耀州窯、磁州窯、吉州窯、景德鎮(zhèn)窯影青、景德鎮(zhèn)窯青花瓷六大窯系。在湯沛霖眼中,宋青釉瓷器“如玉一般青翠滋潤,色彩溫和,造型優(yōu)雅”,而元代瓷器則開始融入色彩,元代后期的青花瓷,更是成為“中國瓷器史上最重要最有生命的主流產品之一”。

 

出于對瓷器和中國古代藝術珍品的熱愛,湯沛霖和父親在2007年于臺北創(chuàng)辦了中華皇家藝術博物館,使這些美麗的藝術品讓更多人欣賞到。她還在自己事業(yè)之余,向臺北故宮的老師傅學習修復瓷器。

 

對于一些無法修復的殘片,湯沛霖細心打磨,創(chuàng)造出不一樣的藝術品。她興致勃勃地拿起手機,向記者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中有用銅佛手改造成的掛飾,有用瓷片磨成的寫意蝴蝶。湯沛霖說,每制成一件,要花上三周左右的時間,但卻先后讓一百多件殘片“煥發(fā)出新的生命”。

 

此次廈門展覽,是這些瓷器繼去年底浙江義烏展覽后的第二度在大陸亮相。湯沛霖說,選擇義烏首展,是因為那里是自己先生的祖籍地;而今次選擇陳嘉庚先生于1956年倡辦的廈門華僑博物館,這是有感于陳嘉庚先生的精神,“這種傳承中華文化藝術的理念是相通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