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Young”】特別策劃:攜手同心,共享榮光——2023年,我們的根深深扎在大陸沃土,擁抱“大大的幸福”
在臺灣海峽的兩端,在世界的某些城市,有一群為生活、為夢想去奮斗的臺灣青年,他們暫時停下腳步,在感悟中回首自己難忘的2023,他們又即將重新出發(fā),在期待中擁抱斑斕的2024。
他們和你我一樣,都是在這片時時煥發(fā)著生機的土地上生活的普通青年。
攜手同心,共享榮光。當夢想的光芒照耀著前行之路,他們是不平凡的追夢人;當祖國大陸蓬勃發(fā)展的脈搏敲動每顆年輕的心,他們是不孤獨的筑夢者。
在2023年,他們在祖國大陸繼續(xù)扎根,在“轉變”中收獲幸福感。
曾經懵懂的實習生,如今是闖出一片天的“斜杠青年”;曾經在演藝圈浮華中躊躇的青年演員,如今是找到歸屬感的“超級奶爸”;曾經從鄉(xiāng)下走出的“小鎮(zhèn)姑娘”,如今是追逐信仰的醫(yī)者仁心。
因愛落戶祖國大西南的“醒獅傳承人”,小人物的生活也有閃光的精彩;大膽“西進”的青年創(chuàng)客,在基層踐行科教興國。
曾經的他們,舍棄臺灣的“小確幸”,如今的他們,在大陸擁抱“大大的幸福”。
在昆山闖出一片天的“斜杠青年”
2016年,一則“‘圓夢鹿城’臺灣大學生暑期實習活動”的報名啟事,讓剛剛大學畢業(yè),對前路一片迷茫的臺灣青年林芝羽眼前一亮。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報名成為第一批到江蘇昆山實習的臺灣大學畢業(yè)生。
就是這一張“小小”的報名啟事,改變了林芝羽的人生軌跡。“我告別了‘小確幸’,才能收獲這么多幸福感。”聊起8年前那次選擇,林芝羽如此評價。
短短兩個月的實習,讓林芝羽對昆山萌生“愛意”。實習期滿后,她回到臺灣。在整理行囊之后,她又果斷再次回到自己愛上的這片土地。這一次她有備而來,下定決心要闖出一片天地。
如今,林芝羽與大陸朋友合創(chuàng)的公司,已經在物聯(lián)網技術領域小有名氣。“創(chuàng)業(yè)初期,我們不僅獲得15萬扶持資金,當地政府部門還協(xié)助解決貸款融資等難題。”
2023年,“斜杠青年”林芝羽的跨界經營再結碩果,她的第二家奶茶店開業(yè)了。“多年來在大陸打拼的經歷,讓一杯杯香甜的奶茶多了幾分醇厚的故事感。”
“大陸各地鼓勵、幫助臺灣青年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政策措施,讓我安心在這里扎根。”林芝羽喜歡稱自己是臺灣實習生中的“元老”,她從不吝嗇向來自島內的學弟、學妹分享經驗與收獲,當然還有道不盡的幸福感。
“夢想之光永遠會照耀前方,帶著勇氣堅定前行,讓我們一起去大膽追夢吧。”林芝羽說。
在長沙找到歸屬感的“超級奶爸”
“放下世事的浮華,回歸平靜的本心。”2023年,臺灣青年演員任思齊的人生變得不一樣了,他與湘妹子彭高唱組建的小家庭,多了一位新成員。寶貝兒子的降生,讓任思齊升級成為90后“超級奶爸”。“當第一次和這個小家伙見面時,我頓時感到肩上的責任感更重了。”
在兩岸演藝圈闖蕩多年,演員的生活總是伴隨漂泊與奔波。選擇在湖南長沙定居后,任思齊找到了那份歸屬感。
“轉變,是我過去一年的關鍵詞。”任思齊和同為演員的妻子彭高唱做了人生中一個重要決定,創(chuàng)建屬于小兩口的餐飲品牌。
現(xiàn)在,暢游在這座享譽兩岸的“網紅”城市,大陸同胞也可以品嘗到地道的臺灣麻辣鴨血臭豆腐。“開業(yè)那天,給客人端上一碗剛出鍋的臭豆腐,看著他們一點點吃完、回味無窮,聲聲贊許的場景還歷歷在目。”任思齊說,那一瞬間的感受,太幸福了。
任思齊經常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他不同的幸福時刻和在大陸生活的點點滴滴。他說,“我愛我的小家,這是我一切幸福的源泉。”
他也希望,兩岸青年能走進彼此的生活圈,通過社交媒體分享生活中的美好。
在廈門追逐畢生信仰的“小鎮(zhèn)姑娘”
多年前的一天,在云林鄉(xiāng)下長大的郭子嘉,在父親的鼓勵之下,毅然登上到大陸負笈求學的航班。經過8年“北漂”時光,郭子嘉順利從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拿到碩士學位。如今,這位扎根廈門的“小鎮(zhèn)姑娘”,已經是廈門長庚醫(yī)院中醫(yī)科執(zhí)行主任。
“2023年對我而言,是意義不凡的一年。新的崗位,讓懷揣夢想的我感受到踏實的幸福感。”郭子嘉說,傳統(tǒng)中醫(yī)藥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為璀璨奪目的瑰寶,是聯(lián)結兩岸的重要紐帶之一,推廣、弘揚傳統(tǒng)中醫(yī)藥文化是我畢生信仰。
“聚陽才能生焰,攏指才能成拳。”在筑夢的路上,郭子嘉的身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者,他們也是一群把青春獻給信仰的筑夢者,“一件事、一群人、一輩子,我們會把這條路堅實地走下去,造福更多患者。”
新的一年,郭子嘉也許下新的愿望,希望能夠逐步搭建兩岸中醫(yī)藥人才融合的橋梁與途徑,吸引兩岸專業(yè)人才到廈門海滄來,留在這里。
“兩岸青年擁有共同的根脈,只有面對面地了解越多、交流越深,感受才越真切。”郭子嘉以親身經歷向島內青年推介道,“大膽邁出這一步,大陸和你想象的不一樣!”
在貴州綏陽扎根的“醒獅傳承人”
2020年,貴州臺灣青年賴翊凡因愛結緣落戶貴州,成為綏陽女婿。在綏陽,賴翊凡很快便適應了當地習俗,融入當地生活。
“作為在黔臺青,我就是一個小人物,但我在貴州的這幾年,實實在在感受到太多關心和關愛,我和家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
除了從丈夫升級為人父,賴翊凡更在綏陽找到事業(yè)的春天。
作為青年新農人,主要從事有機農業(yè)蔬果種植的賴翊凡,在綏陽縣東山村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同心龍獅戰(zhàn)鼓隊”的指導。“我從小在臺灣跟隨父親學習醒獅,來到綏陽后,一直想把自身所學的醒獅技藝,在這片金山銀山中傳承發(fā)揚。”
加強基本功訓練、講授傳統(tǒng)文化豐富內涵……這一年來,賴翊凡帶領“同心龍獅戰(zhàn)鼓隊”一起苦練基本功,從馬步、鼓樂、隊型、精神到組合套路,在一次次的完美演出中,大家用堅持、鼓勵與熱愛形成了這個團體的默契。
“通過醒獅、打鼓等傳統(tǒng)方式,我們去年多次在義務演出中為大家宣傳消防安全知識。大家的喜愛和支持讓我們非常開心。”賴翊凡很期待,新的一年,他可以繼續(xù)和隊員們一起努力,把“同心龍獅戰(zhàn)鼓隊”打造得更好,給大家?guī)砀嗑实谋硌荨?/p>
“醒獅醒國魂、擊鼓振精神。希望能夠以傳統(tǒng)文化為媒介,在兩岸間傳遞更多美好,讓兩岸變得更緊密。”賴翊凡說。
在武漢踐行科教興國的“西進創(chuàng)客”
2007年,躊躇滿志的吳志榮決心辭去臺北市教育局公務員的職務,投身科普教育行業(yè),在此后短短5年時間里,吳志榮的公司已占有臺灣市場近三分之二的份額。而此時大陸的科普教育行業(yè)方興未艾,海峽對岸那片充滿無盡可能的藍海,成了吳志榮心中揮之不去的夢。
“我想到祖國大陸創(chuàng)業(yè),把臺灣的科普教育引入大陸市場,讓更多大陸孩子了解、愛上科學。”
2014年,武漢市東西湖區(qū)有關部門來臺考察時,向吳志榮團隊發(fā)出“邀請函”,期待已久的吳志榮立馬答應下來。“那時的我是‘空中飛人’,往返兩岸各地,365天差不多有360天都在住酒店。”
駐足回看,這是一次幸福的決定。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東西湖區(qū)除了為吳志榮團隊提供資金支持,免除場地、水電等費用外,還協(xié)助打開當地市場。“邀請”時作出的承諾,全都一一兌現(xiàn),每每談及此處,吳志榮都感動不已:“證明當初決定‘西進’,落地武漢東西湖的決定非常正確。”
“我希望在基礎教育階段,讓每一個孩子都愛上科學。”在武漢扎根7年,吳志榮把自己看作是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基層“實踐者”,他會為研發(fā)更契合大陸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的課程而絞盡腦汁,也時常因孩子寧愿帶病上課也不想錯過科學課而感動。
小小的“種子”已經發(fā)芽,終會結出“科技之果”。2023年,吳志榮創(chuàng)業(yè)公司服務的孩子達到2000萬人次。“我以臺灣青年身份回到大陸,為祖國培養(yǎng)科技人才,為大陸科教興國戰(zhàn)略奉獻力量。我相信在這2000萬人中,一定會有人在未來投身至祖國科技和科研事業(yè)。”
策劃/主筆:李柏濤
海報設計:李丹
采寫:常凱特、孫路路
中國臺灣網
評論資訊中心
總編運營中心
聯(lián)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