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端午,憶屈原

編輯:何婧|2022-06-01 18:15:54|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

 

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綢,蓀橈兮蘭旌。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揚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余太息。

 

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側(cè)。桂櫂兮蘭枻,斵冰兮積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

 

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朝騁騖兮江皋,夕弭節(jié)兮北渚。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

 

                                                                                                              ——屈原《九歌·湘君》

 

這是中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作品。我最喜歡這一首。在這首辭中,屈原傳遞了他的情感、寄托了他的情懷。他胸懷理想、忠君愛國;他積極向上、排除萬難;他幾經(jīng)波折、鍥而不舍。他想借由文字排解憂思,然而,他的憂思卻濃得無法化開去。

 

過端午,憶屈原

 

我是在小學課堂上“認識”屈原的。在學校老先生解析辭賦的講述中,我聽著關(guān)于屈原的故事,深入到屈原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著他所處的環(huán)境,心情與之浮沉,幾度潸然。我當時就想,如果我是屈原,也會“從彭咸之所居”、懷沙自沉。

 

這也是我一生中最早“認識”的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人們?yōu)榱藸I救屈原而衍生出了賽龍舟、吃粽子……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過端午節(jié),媽媽曾經(jīng)帶著我和姐姐南下高雄,到左營觀戰(zhàn)龍舟競渡。左營蓮池潭的龍舟競渡是全臺灣規(guī)模最大的龍舟賽事。我的印象中,現(xiàn)場比賽的激烈程度,可不僅僅是“驚起一灘鷗鷺”,更不是“鑼鼓喧闐”“人聲鼎沸”所能夠形容的。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參加比賽的幾支船隊上。比賽開始了,所有隊員莫不奮力揮動雙臂,以最快的速度舞動著木槳催動龍舟前行。圍觀的群眾很多分屬于各支船隊的后援會,人們用發(fā)自丹田的氣力吼出對船隊的支持和鼓勵。也有不少湊熱鬧的人,吃著“大腸包小腸”、喝著青草茶、盲猜著哪一支隊伍能夠獲勝。我想,這種隔岸觀戰(zhàn)的樂趣大概就在于純參與而不卷入任何一方的輸贏。

 

過端午,憶屈原

 

南下看龍舟競渡的我們,借宿在媽媽的朋友家中。那一家人三代同堂。待我們看完龍舟比賽回到家中,爺爺、奶奶已經(jīng)準備好了包粽子的原料:粽葉、糯米、香菇、焢肉等等。我們大家開始動手包粽子:揀各樣原料逐一放到粽葉里面,然后裹嚴再將它五花大綁。那時沒有普及電磁爐,家中燒飯多用瓦斯爐。瓦斯桶的圓環(huán)頂部就成了我們掛粽子的好地方,可以幫助我們將粽子串連成一大串。我們在瓦斯桶的圓環(huán)頂部拴上一大串捆粽子的繩子,幾個人坐在瓦斯桶周圍,包好手里的粽子就扯起一根繩子綁起來,粽子就掛在了瓦斯桶上。隨著包好的粽子越來越多,瓦斯桶頂部的圓環(huán)上就掛滿了一大串一大串的粽子。

 

將粽子碼放進電鍋開始蒸煮。等待的時間里,我們就跟著大人們做手工——自制香包。將各樣香料放進色彩斑斕的香囊中,縫好、掛在身上。小孩子身上多了這些花花綠綠的物什,格外開心,蹦蹦跳跳地到處炫耀。

 

至于端午節(jié)飲的雄黃酒,就沒有那么老少咸宜了。叔叔打開酒壇蓋子的時候,雄黃酒那濃烈的味道撲面而來,我們小孩子就只觀摩而不品嘗了。

 

過端午,憶屈原

 

孩提時的我,因為知道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所以無論觀戰(zhàn)龍舟還是參與包粽子,我都盡情地投入,一心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可以營救屈原,使他免于魚蝦之口。長大以后,我漸漸聽到了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其它傳說,說過端午節(jié)不一定是為了紀念屈原,流傳至今的民間習俗也未必是為了營救這位大詩人,甚至說屈原是否真的懷沙自沉而死也未可知。然而,我并不會因此失望。畢竟,我從小就“認識”的端午節(jié)傳說是那么浪漫,屈原忠貞可貴的品德和精神也一直被人們崇尚。他的這種精神,值得衍生出想象和故事;他的矢志不渝,更值得后人永遠紀念。(作者:劉信愔 )

五彩線兮端午節(jié)

2020-06-23
展開全文

五彩線兮端午節(jié)

 

清晨起來,照例去逛早市。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逛早市的人少多了,各種攤販也了無蹤影。先前那種人頭攢動的熱鬧,如同舞臺戲般的不絕于耳的叫賣聲,以及熱氣騰騰小吃的飯攤兒,連同美食制作師傅的精彩表演,均已悄然退去了。這樣的清靜反而給你一種安全感,一份舒心和溫暖。心想,只要大家都安康就好啊。

 

逡巡之間,如春花綻放,讓我驚訝,讓我錯愕,不遠處,一位鶴發(fā)童顏的老漢站立在早市的一隅,儼然一位神守在他身邊的架子旁,那架子上充滿朝氣,充滿活力,充滿喜慶地掛滿了大大小小彩色葫蘆,紅艷的小荷包,布制的小粽子,精巧的小掃帚和迎著晨風微微拂動的五彩線。在這位“天神”的腳邊,還整齊地擺放著一扎一捆的粽子葉、艾蒿和一束束迷人的野菊花。哦,這分明是端午節(jié)快到了呀。

 

我走了過去,彼此間隔著一米多的距離,聊了起來。我問,這個時期還有人買嗎?他笑著說有啊,疫情了,買我的葫蘆可以給孩子驅(qū)邪,買我的艾蒿可以給家人驅(qū)病,保佑一家人的健康,買我的小掃帚呢可以掃去家里的晦氣……他如數(shù)家珍般地款款道來,一時間竟說得我淚眼婆娑起來。我說,兄弟,每樣我都買一種。這位老漢立刻沖我豎起了大拇指說,嗨,這才是會生活、懂生活的人啊。臨別時,他居然說了一句讓我特別開心的話,三閭大夫保佑你!哦,這八成還是一位有文化的人哪??赊D(zhuǎn)念一想,關(guān)于屈原,哪一個人不知道他是一位流芳千古的愛國詩人呢?就在那一瞬間,我多么想自己也像一個詩人那樣舉起手臂,說,兄弟,屈原保佑你。

 

對端午節(jié)總有許多溫馨的回憶。那時節(jié)的母親還年輕,家臨著松花江不過是千米的距離。我這個“寫作文的人”(小外孫的話)稱母親的家是“臨江第一樓”。得天獨厚,這幢“臨江第一樓”還是一個天然的觀景臺,逢端午節(jié)前后,臨窗俯瞰,松花江邊是全城最熱鬧的地方,而這人喧語宏的聲浪從午夜時分就開始了,如同歌劇的唱詞“今夜無人入睡”。至于那大江洗岸的濤聲,列樹們婆娑的清唱,早已被滾滾的人潮淹沒了。環(huán)視之下,這錦龍般的十里長堤喲,牽連不斷的,是叫賣各種風味兒小吃的吆喝聲,是小商小販在兜售他們手工制作的彩葫蘆、彩掛件兒的喜興。

 

其實,在端午節(jié)之前,我和哥哥便要過江去采艾蒿、青草和野花了。在我的記憶中,這是母親分配給我們最愉快的任務了。為了省下船票錢,我和哥哥從來是走江橋的。走江橋的好處,不僅能在微微搖晃的大橋上獲得居高臨下的視角,俯瞰松花江奔赴遠方的壯觀,還可以讓江風吹拂起黑發(fā),并于這獵獵的飄動之中陡然升起一種英雄之感。是啊,這種特殊感受就這樣植入你的胸懷,直至今天,成為了你不曾預想過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活水。

 

或許是受到早年俄國僑民的影響,去江北采青的時候,我們兄弟的另一項任務,是要割一些青草回來。早年哈爾濱的俄國僑民或者是入鄉(xiāng)隨俗,或者是對春天情有獨鐘,在端午節(jié)期間會和當?shù)氐闹袊艘粯舆^江去踏青。不過,他們會采一些青草鋪在自家的地板上。青草鋪就的地板,立刻變成一塊綠色的草坪。沒錯,光腳走在上面才好,那種輕踏中別樣的神奇,不僅能嗅到青草的清香,還會讓身體里升起一縷清爽的活力。屈原詞云,“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白玉兮為鎮(zhèn),疏石蘭兮為芳;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四壁撒滿香椒啊用來裝飾廳堂。桂木作棟梁啊木蘭為桁椽,辛夷裝門楣啊白芷飾臥房。編織薜荔啊做成帷幕,析開蕙草做的幔帳也已支張)。讀來于今,何其相似乃爾。

 

還記得在端午節(jié)一早,第一項并不是吃粽子,而是在母親用艾蒿泡過的水里洗臉洗手。唉,童年無心,居然沒有問過母親這是為什么?現(xiàn)在想來,這樣的做法,一定是以為可以驅(qū)邪祛病的罷。這一天,母親照例要給她的孩子們在手腕子上扎五彩線。不消說,妹妹們都是很歡喜的,她們不僅在手腕上,在小辮上也扎上五彩線,還要在脖子上掛一個小笤帚,一個個像旦角兒的小美人兒似地在街上玩耍。只是男孩子對這些佩飾并不大喜歡,可母命難違呀。何況又不是自己一個男孩子扎,鄰居家男孩子們的手腕子上都扎著五彩線,說是可以辟邪驅(qū)病魔。總之端午節(jié)之風習的種種,無疑是一種凈化環(huán)境與心靈的儀式。

 

給孩子掛五彩線的傳統(tǒng)風俗,我從母親那里繼承了下來。每逢端午節(jié),我照例上早市買來五彩線,給女兒扎上,年復一年,一年不落。忽然一天,女兒說,老爸,我都多大了,你還給我扎這東西。于是我開始改為給我的小外孫兒扎五彩線。天可憐見,這個男孩子也不喜歡,但是大人的話總是要聽的吧。飴孫之樂也是一個小小的爭斗之樂呀。

 

窗下的風景不僅熱鬧,也讓人想入非非。嘗看到一些年輕人在端午節(jié)的頭一天就乘船渡江到太陽島上野營。他們在那里點起篝火,彈琴,跳舞,唱歌,燒烤,準備迎接第二天的端午節(jié)那輪浴江而出的玫瑰色朝陽,以青春的激情、青春的活力和青年人無比的自豪,領(lǐng)略太陽島日出的壯美與神韻。

 

這一天,“太陽島”似乎已經(jīng)被端午節(jié)所專屬了,庶幾衍生成偉大詩人屈原先生的宏大氣場,神圣的紀念地,太陽島也成了一處人間天上難尋的詩人唱和之圣島。宋代著名史學家、詞人宋祁說:“《離騷》為辭賦之祖,后人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guī)。”這就是說,《離騷》不僅開辟了一個廣闊的文學領(lǐng)域,而且是中國詩賦方面不可企及的典范。我想,這樣的評價屈原自然是當之無愧,而這源自于民間的盛大慶典,對屈原而言同樣是實至名歸。

 

嗟乎,今年則不同啊。不過,倘若細想一下,也并非沒有端莊的收獲,譬如,在這幽幽寂靜的環(huán)境中,更能品味到屈原先生在《離騷》中所詠嘆的:“抑志而弭節(jié)兮,神高馳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蝓樂。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xiāng)。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我決定遠行的時候心情是愉悅的。然而就在升我騰于云天之際,從高空中忽然看到我的故鄉(xiāng),就再也不忍離去了。)

 

有了這份家國情懷,有了這份濃濃的鄉(xiāng)愁,端午節(jié)依然神圣,美好。

收起全文

江南水鄉(xiāng)的端午民俗

2022-06-01
展開全文

6月1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qū)和孚鎮(zhèn)民當村舉辦第六屆端午民俗文化旅游節(jié),村民們在河道中賽龍舟、劃菱桶,體驗傳統(tǒng)端午民俗。

收起全文

我的端午念想——“午時水”與上頭“菜粽”

2022-05-31
展開全文

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每年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在文學家眼里,它是屈原大無畏的榮辱觀,是《離騷》愛憎分明的歌頌;在天文學家眼里,它是仲夏順陽登高、迎來太陽最高仰角的前奏;在物理學家眼里,是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引力、地表反作用力日趨最大化的展現(xiàn)。而在我的心中,則是陪著爺爺奶奶完成豐富習俗的滿滿記憶。

 

到大陸讀研之前,我一直是生在臺灣、長在臺灣。我跟端午節(jié)掛鉤的記憶,都發(fā)生在臺灣島內(nèi)。

 

我的端午念想——“午時水”與上頭“菜粽”

 

端午節(jié)那天,從上午11點開始到午后1點之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天十二時辰中的“午時”,奶奶會搬著家中的鍋碗瓢盆擺到路邊,接隨著陣雨而來的“午時水”,用它洗手和沐浴。奶奶說,“午時水”又叫“極陽水”,用它洗手和沐浴會讓皮膚光滑透亮,還能強身健體。對于接受現(xiàn)代文化教育的我來說,認為這種說法沒有什么理論依據(jù),但是它所帶給人們的心靈慰藉一定會有精神作用,人們的心靈得到安慰,身體自然也就會健康了。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里必備的節(jié)目。我上小學時參加過學校組織的“路上龍舟競賽”。之所以在路上而不在水里,是因為大人們考慮到孩子的身體沒有完全發(fā)育好,下到水里賽龍舟可能會發(fā)生危險,于是便有了這種平替方案。賽龍舟,一方面培養(yǎng)孩子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認知,一方面也塑造團隊合作精神。“路上龍舟競賽”究竟是什么樣子呢?簡單地說就是在龍舟下面裝上輪子,由11名學生組成一隊,隊長站在船頭吆喝劃槳的節(jié)拍,龍舟的左右兩側(cè)各坐五位學生,揮著手里的船槳鏟向地面,借由漿的反作用力推動龍舟向前滑行。接近抵達終點的時候,隊長探身摘取繡球,全隊視作達陣,完成比賽。

 

同樣的精神內(nèi)核的傳統(tǒng)習俗,在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上,靈活演變出形式多樣的運動方式,可謂是遍地開花。我到大陸求學后,唯一一次看龍舟比賽是在廣州的獵德村。獵德,獲益于城市更新與“三舊”改造(這是廣東省特有的改造模式,是指對“舊城鎮(zhèn)、舊廠房、舊村莊”的改造,簡稱為“三舊”改造),一躍成為了抖音平臺上著名的富豪村,村民比以往更加團結(jié)。每年端午節(jié)前后,村民們都會自發(fā)地組織龍舟競賽,每一艘龍舟都會被裝飾得艷麗非凡,氣宇軒昂。

 

我的端午念想——“午時水”與上頭“菜粽”

 

農(nóng)歷的五月又稱仲夏,是艾草生長的季節(jié)。成書于兩千五百年前的《詩經(jīng)》寫道:彼釆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一段因摘采艾草而產(chǎn)生的情愫美麗動人,令人浮想聯(lián)翩。還記得初中時期有堂家政課的作業(yè),為了應景,老師帶著我們手把手教縫制艾草香包,還要求父母領(lǐng)著孩子到市場去采購艾草,帶回家晾干。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工序,香包成品反而成為次要的,父母帶著孩子采買、晾曬艾草的情景,以及老師教我們縫制香包的一幕幕,卻牢牢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顯現(xiàn)著傳統(tǒng)文化與日常生活結(jié)合的柔和力道。受到傳統(tǒng)文化薰陶的孩子們長大之后,內(nèi)心自然充滿著濃濃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端午節(jié)少不了關(guān)于粽子的記憶。每逢過端午,爺爺都會帶著我去臺南市民族路上的劉家粽子店排隊吃“菜粽”。“菜粽”就是素粽子,除了糯米,里面只有花生、豆干、香菇,再撒上一把香菜、一把花生粉。對于“菜棕”,愛的人是極愛,不愛的人連味道都聞不了。我是極愛“菜粽”的。我覺得它能讓人口口生香,陶醉不已。來到大陸后,我依然懷念“菜粽”的味道。唯一一次吃到相似的味道,是在福建漳州古城邊上的一家早餐店。店老板將冷藏過的“菜粽”放進微波爐加熱后遞給我。我一口咬下,那上頭的感覺和味道立即化成了心里滿滿的回憶。

 

我的端午念想——“午時水”與上頭“菜粽”

 

除了粽子,煎堆也是我在臺灣過端午節(jié)時必吃的食品。煎堆,是用糯米粉、小蘇打、白砂糖摻和在一起加水再揉制成球狀,放入高溫的油鍋里炸制而成,是飯前的小點心。據(jù)說吃煎堆是為了紀念收復臺灣的鄭成功。相傳鄭成功率領(lǐng)部隊成功地登陸臺灣,當?shù)卮迕駞s苦于沒有大米不能制作大大的粽子犒勞官兵,又想幫助官兵緩解過端午節(jié)的思鄉(xiāng)之情,于是就用糯米粉和面粉摻在一起平替而成,以此紀念鄭成功的功勛。

 

中華文化代代相傳。這是中華民族信心的根源、民族認同的所在。待疫情平穩(wěn)了,我能再返臺探家的時候,我會去市場買些艾草放在家門口,佐生活以幽香;再陪爺爺去品嘗那上頭的“菜粽”,幫奶奶多多接一些“午時水”,以保一家人安康。(作者:暨南大學在讀臺生謝建鋐)

收起全文

【兩岸新發(fā)現(xiàn)】艾葉飄香 “粽情”端午

2021-06-14
展開全文

兩岸新發(fā)現(xiàn),端午新體驗!臺灣青年在北京鄉(xiāng)村體驗端午傳統(tǒng)風俗,采艾草、制艾香、包粽子,向海峽對岸的親人道一聲“端午安康!”

收起全文

“龍騰虎躍”2022海峽兩岸賽龍舟活動蓄勢待發(fā)

2022-05-30
展開全文

端午佳節(jié)來臨之際,“龍騰虎躍”2022海峽兩岸賽龍舟活動將于6月2日至3日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

 

賽龍舟作為一項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tǒng)民俗活動,在海峽兩岸都深受廣大百姓喜愛。據(jù)悉,作為本次活動重頭戲的龍舟比賽將于6月2日在廈門市集美區(qū)龍舟池鳴鑼開賽。兩岸41支參賽隊的千余名選手將一同乘風逐浪、擊水奮楫,其中大陸隊伍24支、臺胞隊伍17支。比賽分為300米直道賽和中國龍舟拔河公開賽,開幕式及龍舟比賽傳統(tǒng)的“點睛儀式”將于6月3日端午節(jié)當天上午舉行,總決賽和頒獎儀式也將同日登場。

 

“龍騰虎躍”2022海峽兩岸賽龍舟活動還配套舉辦多項文化活動,包括2022年海峽兩岸青少年龍舟模型競賽、龍舟斗陣行、第十八屆海峽兩岸端午文化論壇等。

 

本次海峽兩岸賽龍舟活動由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電影頻道節(jié)目中心、中國龍舟協(xié)會、福建省體育局、廈門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決賽將通過CCTV5+體育賽事頻道、CCTV6電影頻道融媒體平臺直播,中央主要媒體所屬新媒體平臺進行轉(zhuǎn)播。

 

新華社廈門電 記者顏之宏、肖逸晨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