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生:我來大陸不只是對這片土地的喜愛,更在于大陸友好

臺灣中時電子報今天刊登一篇在大陸的臺生文章,文章稱,自己之所以選擇來大陸發(fā)展,不只是對這片土地的喜愛與憧憬,更在于大陸對臺生友好的政策。文章節(jié)選如下——

 

我從小生長在臺北,我住家、初中、高中、大學、研究所,都沒有超過方圓十五公里。臺北一直是一個讓我住起來相當眷戀的城市,她悠閒安靜、她活力奔放。但是也就是這個眷戀的情感,使我越來越覺得人生陷入一個泥淖。

 

實際上,陷入泥淖的或許不只是我,而是整個臺北,整個臺灣。所以我想離開這裡幾年,去一個不讓我那麼舒服的地方,讓大家口中所謂內(nèi)捲的社會壓搾出我人生中的某種莫名的超能力。

 

所以我打算只背上一個背包,找尋一個讓我真的能夠一年當作五年來進步的城市,把這幾年的眼淚和微笑都忘得一乾二淨。

 

這些大話或許只是我用來說服我自己的一個借口。實際上,我決定到大陸來的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在臺灣碩士班所受的折磨,身心都有被掏空的感覺。

 

我個人的導師非常官僚主義,研究指導不是很明確,常常朝令夕改,加上在學校裡面的學術(shù)門閥斗爭嚴重。導致我研究已經(jīng)做完,但是導師仍然扣留了我半年才讓我畢業(yè)。

 

我想要尋求一種嶄新的生活形態(tài):新的朋友、新的咖啡店、新的烈酒、新的宿醉。像是許多陸生朋友跟我描述的,想像中臺灣跟實際上臺灣一般,我也想要找一個好像十分熟悉,但卻又非常遙遠的地方去整理一下自己。

 

真正下定決心其實是我臺灣碩士畢業(yè)那天,當時另外一個工作也結(jié)束了(臺灣的全日制碩士是可以同時上學上班的) ,感覺身上千斤重的擔子都放下了。

 

早至2019年,我就已經(jīng)開始考慮要來大陸長期發(fā)展。截止目前,我來大陸參加過2次學術(shù)會議,8次旅行——對大陸算是有一點點熟悉。每次來大陸,都有一種身心得到治癒的感覺,可以幫助我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恢復精力,同時繼續(xù)摸索接下來的方向。我也有面試幾家公司拿到offer,但是我自己綜合評估我的各項能力之后,發(fā)現(xiàn)我其實比較享受斜槓大學生的身分(雅思授課/代寫留學信函/家教)。

 

另外,我必須開誠布公地告訴大家,這邊還有一個非常誠實的申請動機:住在學校很便宜,吃在學校很便宜。利用課間休息的時間,我可以有一個充分的理由好好認識蟲林草木,在某個開花的樹下重新年輕一次,有點微醺的接吻,有點喪氣的分手?;蛟S一直做個「老學長」好像也不是太壞的選擇。

 

我本科就讀于臺大外文系,第一個碩士也是在臺大完成的,公共衛(wèi)生理學碩士。我發(fā)現(xiàn),這次疫情折射出了很多臺灣目前存在的公共治理方面問題,我也可以借此機會去看看對岸是否有可借鑒之處。

 

在臺灣,選擇念二碩的人越來越常見。臺灣跟大陸同樣面臨少子化,博士學位早已不吃香了,很多博士的出路也不再是留校任職。內(nèi)捲化的時代下,雙學位已經(jīng)無法滿足內(nèi)捲的需要了,社會更需要複合型人才,所以越來越多人選擇考取細分領(lǐng)域下的雙碩士學位。

 

至于為什么選擇來大陸讀二碩,除了我本人對這片土地的喜愛與憧憬,更在于大陸對臺生友好的政策。而如果未來想在大陸、尤其是江浙滬就業(yè),浙大的文憑會更有幫助。再加上現(xiàn)在惠臺23項,臺灣人可以考醫(yī)師資格證,我認為兩邊的證照會越來越快速互通。

 

但是,也有一定的困擾。本來我想著現(xiàn)在兩岸交通便利,我可以週末買個機票杭州臺北兩地跑(主要是得要照顧家人)。而現(xiàn)在受疫情的影響,這一計劃實現(xiàn)起來估計有一定的難度。

 

但這還不是我最擔心的,我最煩惱的是:我報的是浙大臨床醫(yī)學碩士,臺灣一直不開放承認大陸醫(yī)學類的文憑。如果我未來想要回臺灣就業(yè),這個碩士文憑基本上就是廢紙一張。公共衛(wèi)生在臺灣又是一個不太好就業(yè)的科系,這麼一來,我的退路:臺灣——這個選項似乎不存在。

 

不過好在家人也舉雙手支持我的決定。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去杭州旅游,兩個人都大呼杭州好美、好舒服、好宜居,因此在后來擇校的過程中鎖定了浙大。人生也就是走一步算一步,也不能天天想著賺大錢,有錢賺沒命花也不是一個好的狀態(tài)。如果一切順利,我目前想著以后在大陸開一個精神醫(yī)學的診所,提供病人多元化的心理康復方案。

 

祝各位一切順利,我要快樂地去卷了。

 

(作者為:大張/臺灣大學公共衛(wèi)生碩士,將于2021年入學浙大臨床醫(yī)學系,開始第二段碩士求學之旅)(據(jù)中國臺灣網(wǎng)轉(zhuǎn)載新福建微信公眾號消息)

標簽:臺生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