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民眾齊聚廈門海滄?zhèn)鞒小胺沁z” 留住鄉(xiāng)愁
9月21日,在兩岸民眾的共同見證下,廈門市海滄區(qū)錦里蜈蚣閣文化傳習中心、廈門市海滄區(qū)錦里清水濟世文化傳習中心在海滄錦里村珠山宮廣場正式揭牌成立。這也是廈門海滄新增的兩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習中心。
海滄錦里非遺傳習中心揭牌儀式現(xiàn)場 李俊杰/攝
海滄錦里是一座林氏聚居的古村落,根據(jù)《林氏族譜》記載,自明朝末年以來,海滄錦里村的林氏后裔大規(guī)模遷徙臺灣,目前在臺灣的錦里林氏后人約有5萬人。長期以來,錦里村積極開展對臺林氏宗親民間交流,成為閩臺文化交流的基地。
錦里蜈蚣閣民俗活動(主辦方供圖)
清水祖師信仰是兩岸民眾共同的信仰,擁有廣泛信眾。錦里村民自明朝時期從安溪清水巖祖殿分靈來祖師香火,并在錦里社建造宮廟。而錦里蜈蚣閣作為傳統(tǒng)民俗活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海滄蜈蚣閣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獨具內(nèi)涵,歷史上通常用于迎神賽會,由兒童化妝后坐于閣上進行踩街游行。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耕接受采訪 莊楊筱/攝
“蜈蚣閣與閩臺兩地保生大帝文化習俗緊密相連,在臺灣傳播很廣,自然也就成為兩岸的共同語言。”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專家組組長陳耕表示,傳習中心承擔著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任務,將推動兩岸共同傳承非遺項目,也必將成為促進兩岸民心相通的文化平臺。
傳承“非遺”,留住鄉(xiāng)愁。海滄區(qū)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合安向記者介紹,未來傳習中心將以多樣形式開展蜈蚣閣和清水濟世文化的交流、研討和展示等工作,增強兩岸同胞的凝聚力,喚起共同的記憶和精神力量。
臺青賴小莉接受采訪 李俊杰/攝
臺青賴小莉扎根廈門海滄,從事地方文史的挖掘、整理和記錄,在她看來,兩岸對于宗族、信仰、民俗的文化認同是具有向心力的,“在臺灣,傳統(tǒng)民俗慶典的氛圍非常濃厚,臺灣的林姓子孫也都會回到錦里村尋根謁祖。”
“此前,我們幾個來自臺灣的小伙伴到錦里村調(diào)研,在與當?shù)乩先说牧奶爝^程中,我們得知村委會旁的一棵大樹,可能比老人的年紀還要大。”臺青管詮告訴記者,這棵百年合歡樹是廈漳鐵路開通后,第一批從海外運回海滄的樹種,它見證了廈漳鐵路的建設,更承載著人們的記憶,陪伴著錦里村的成長。
兩岸民眾在清水祖師(海滄)信俗文化節(jié)上合影留念 李俊杰/攝
活動當天,國家一級演員莊必芳、王志斌和二級演員鄭惠兵現(xiàn)場舉辦歌仔戲沙龍,帶領民眾學唱歌仔戲新曲《歌仔唱海滄》,感受歌仔戲這一閩南文化綜合藝術的魅力。此外,海滄區(qū)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廖藝聰以《閩南方言,精彩無限》為題,開展閩南文化講座,介紹閩南語的常識和現(xiàn)況,帶領讀者著重品讀歌謠、謎語、歇后語、成語、諺語這五朵閩南語金花。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海滄區(qū)閩南文化研究會、廈門市海滄區(qū)錦里清水濟世文化傳習中心聯(lián)合主辦,旨在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帶動兩岸民眾關注錦里蜈蚣閣和清水濟世文化,進而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海峽之聲廣播電臺9月21日廈門消息(記者 莊楊筱 李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