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們”難回家,民進黨當局“政治防疫”難叫停

編輯:左妍冰|2020-07-16 10:21:51|來源:華廣網(wǎng)

“小明”,是臺灣社會對那些沒有臺灣戶籍的大陸配偶、子女的一種稱呼。

 

中國國民黨前不久發(fā)出的一篇新聞稿,將今年疫情以來“小明們”被民進黨當局變相“流放”、始終有家不能歸的慘狀,再一次拉回到了公眾的面前,也讓兩岸同胞更進一步看清了民進黨當局“政治防疫”的真實嘴臉。

 

根據(jù)民進黨當局“移民署”的規(guī)定,16歲以下陸配子女要想獲得臺灣的“身份證”,需要經(jīng)過“持4年長期探親證件”“排隊等專案居留配額”“取得專案居留身份”等一系列復(fù)雜且漫長的過程,不僅需要6至9年之久,還被要求每年在臺灣居留滿183天。國民黨在這篇新聞稿中即指出:目前尚未返臺的四百多位“小明”大多是在1月春節(jié)前離開臺灣,如果未來一個星期內(nèi)不能回臺,在臺居留天數(shù)將無法滿足183天的要求,將導(dǎo)致下次申請居留證的排序往后遞延。

 

正如國民黨所說,這群“小明”或是臺籍父母的親生子女,或是陸配前婚生子女,都長期在臺灣生活,豈可因為擔憂疫情擴散,而以無情拆散無辜民眾家庭為代價?這對于強調(diào)人權(quán)為普世價值的臺灣不啻是極大的諷刺!

 

國民黨“立委”李貴敏也指出:“小明們”回不了家已成民進黨諸公人權(quán)保護的荒謬劇碼,人權(quán)是普世的價值,“為了防疫不得已”并不是個合理的理由,更別提這些政治防疫措施已擴大臺灣社會彼此間的歧視和刻板印象。

 

“政治防疫”正是民進黨當局貫穿疫情始終的行為準則,而對大陸配偶及子女的歧視,更是臺灣社會常年去除不掉的頑疾,就連民進黨當局的美國主子都曾在其2017年發(fā)布的一份所謂人權(quán)報告中直言“大陸配偶在臺灣遭到歧視”。

 

還記得今年2月份時,民進黨當局為了陸配子女到底能不能回臺灣,上演了一出“朝令夕改”甚至“一令四改”的鬧劇,最后宣布只要不具有“臺灣戶籍”的陸配子女一律不予入臺,民進黨當局衛(wèi)生主管部門負責人陳時中還說什么“當初陸配替子女選擇戶籍時,既然沒有選擇臺灣,就要自己做安排”。

 

疫情似乎是幫了“臺獨”的一個大忙,借機加大“逢中必反”力度的民進黨當局,“以疫謀獨”的腳步走得飛快。別說“臺籍父母所生的子女”被當作政治籌碼,就連那些拿著“臺灣身份證”的臺灣同胞,只因滯留湖北,也曾長達數(shù)月被民進黨當局當成“人質(zhì)”不準回家。而就在那段時間里,日本鉆石公主號郵輪上的臺胞,卻能在已有一人確診的情況下,被民進黨當局全數(shù)接回了臺灣。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臺獨”意識形態(tài)作祟下,只要跟大陸沾上邊的人,都成了民進黨當局利用與排斥的對象。如今臺灣已經(jīng)有條件開放外籍人士、2000多名跨境學生入臺以及中介轉(zhuǎn)機等措施,“疫情”早已不再是阻擋“小明們”回家的好借口,民進黨當局卻仍然對此采取不作為的態(tài)度,是打算把政治操作進行到底了嗎?

 

近段時間,島內(nèi)無論藍綠陣營,都發(fā)出聲音呼吁民進黨當局讓“小明們”在9月開學前回臺與家人團聚,但臺媒也直言:沒有“長官”點頭,就算外界呼吁,衛(wèi)福部門、陸委會什么都不能做。

 

時間從寒假走到暑假,“小明們”仍然在苦盼回家上學。追求“臺獨”利益的民進黨當局或許以為這是其切割兩岸、制造對立的最好時機與最好方式,但血濃于水的親情怎么可能被外力如此輕易地撕裂?這些陸配子女,就是最好的例子!“小明們”到底何時才能回家,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