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病原實驗室建設背后:300余名建設者鏖戰(zhàn)5天5夜

編輯:王瑞穎|2020-02-06 12:16:11|來源:央視網(wǎng)

2月5日,在武漢市,一所2000平方米的高密封、負壓實驗室建設完成。實驗室的建成,將大幅提升新冠肺炎檢測速度。

 

中交二航局300余名建設者經(jīng)過5天5夜的艱苦鏖戰(zhàn),比原計劃提前1天完成任務。“從未參與過如此高標準的負壓實驗室建設,但是疫情如戰(zhàn)情,一刻也不能拖延!我們必須全力以赴!”中交二航局項目負責人劉宜全說。

 

武漢是第二個故鄉(xiāng)

 

武漢病原實驗室建設背后:300余名建設者鏖戰(zhàn)5天5夜

 

工作中的劉維佳(李建強攝)

 

29號晚上,劉維佳在工作群看到建設消息,他便主動請纓,要加入到項目的建設中。“我是甘肅人,今年春節(jié)前本來是想在武漢陪陪岳父岳母的。后來也是響應武漢市政府的號召,留在城內(nèi)。”劉維佳說,“武漢是我的第二個故鄉(xiāng),我也年輕,抵抗力強些,理應積極參與到抗疫當中。”得到項目部許可后,30日上午10點,劉維佳來到現(xiàn)場開始與同事一起研究設計圖紙。

 

圖紙研究過程中,劉維佳發(fā)現(xiàn)這次任務工期非常緊,要在5天時間內(nèi)完成全部施工,BIM模型還必須要跑在施工前面,留給建模的時間幾乎沒有。加上實驗室建筑體量雖然只有2000平方米,但工藝復雜,標準很高。除了傳統(tǒng)的建筑結構機電設備外,還有錯綜復雜的工藝設備及管網(wǎng)系統(tǒng),建模工作量大。

 

“我們建的BIM模型要準確反映設計意圖,加上設計圖紙既不完善還時常變更,進行模型版本動態(tài)更新,這更增加了我們建模的難度。”劉維佳說。

 

與此同時,模型要能夠輸出準確的工程量清單,用于輔助物資采購,這就需要時刻關注現(xiàn)場的施工狀態(tài)。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劉維佳只得白天呆在工地,晚上回酒店作圖。

 

2月2日凌晨1點,劉維佳與同事們終于完成了全部的圖紙建模,相關技術應用價值得到了現(xiàn)場的肯定。在這3天3夜中,為了做好BIM技術服務,劉維佳白天在工地現(xiàn)場辦公,晚上在酒店組織團隊召開網(wǎng)絡會議,進行工作復盤。大量的設計變更及調整讓他每天都熬到凌晨3點。而每天早上7點又要跟著技術員上工地,因此留給他休息的時間只有5小時。

 

我爸很支持!

 

武漢病原實驗室建設背后:300余名建設者鏖戰(zhàn)5天5夜

 

工作中的衛(wèi)霄(廖順貴攝)

 

武漢病原實驗室建設背后:300余名建設者鏖戰(zhàn)5天5夜

 

工作人員為工人體檢(鄭立維攝)

 

衛(wèi)霄最開始是準備回家過春節(jié)的,后來他響應武漢市政府不離漢的號召,選擇了留在武漢值班,因此他也是1月29日第一批知道實驗室建設的管理人員。而在這次的實驗室建設中,衛(wèi)霄主要負責項目的安全管理和后勤保障。

 

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因此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施工,這樣以來,不僅給衛(wèi)霄增加了困難,也增加了防控病毒的難度。僅僅是住宿的酒店,他就找了一下午。

 

“這一方面是過年,酒店停止了營業(yè),沒有保潔和值班的;另一方面是我們?nèi)硕?,又是在這種特殊的疫情下,他們可能害怕。”衛(wèi)霄說。

 

但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一方面他繼續(xù)在酒店周邊一家家問,另一方面報告給公司領導,由領導出面找當?shù)卣畢f(xié)調。

 

“后來為了能住進酒店,我們與酒店協(xié)商:酒店只提供房間,我們自己去打掃,這樣才定下一個酒店,而此時已經(jīng)是30日凌晨兩點多了。”衛(wèi)霄說。然而,隨著人員的不斷到來,衛(wèi)霄發(fā)現(xiàn),一家酒店遠遠不夠,他只得又按照原來的辦法找第二家酒店。無獨有偶,吃飯也是一樣,沒有餐館開業(yè),只能協(xié)調給當?shù)貦C關做飯的餐館做盒飯。

 

30日凌晨5點,衛(wèi)霄工作群里發(fā)布了《疫區(qū)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防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處置方案》。原來解決了吃住問題,安全問題又成了壓在衛(wèi)霄心頭的大石頭。

 

“以前現(xiàn)場的安全管理是看得見摸不著的,比如我覺得這個塔吊沒做好,肉眼也可以看見,拆了重裝或者不要就能解決問題;但病毒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即使沾上了,也不能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因此要格外小心。”衛(wèi)霄說。

 

當然做好安全防護,遠不止制定制度。還有購買口罩、護目鏡、消毒水、溫度計等防護用品,而這些防護用品購買的難度已不同往日。“現(xiàn)在這些資源非常緊缺,不好買。我們只能采取笨辦法,和淘寶、京東里面的老板一個個地溝通。”衛(wèi)霄說,最終,在衛(wèi)霄和同事們的努力下東拼西湊才購買了足夠的口罩。

 

除此之外,衛(wèi)霄還在施工現(xiàn)場設置了小型醫(yī)療站,隨時檢測施工人員的身體狀況,并安排專人每天三次對工人測體溫、對宿舍進行消毒,確保工人的身體健康。

 

“其實后勤人員更容易感染,剛開始我沒跟家人說,怕他們擔心。后來打電話,我媽聽見很吵,不得已才說了,沒想到家人很支持我。特別是我爸,因為他也是黨員,他說他明白特殊時期黨員要干什么。”衛(wèi)霄說。

 

一波三折,泡面成為關鍵支柱

 

武漢病原實驗室建設背后:300余名建設者鏖戰(zhàn)5天5夜

 

翟建國在現(xiàn)場

 

武漢病原實驗室建設背后:300余名建設者鏖戰(zhàn)5天5夜

 

8人突擊隊

 

“接到通知是29日晚10點,我正在哄孩子睡覺。”監(jiān)控量測負責人翟建國說:“家人聽說要去參加建設抗擊肺炎的實驗室,雖然擔心,但也十分支持。我是黨員,就必須沖鋒在前。”

 

當晚,中交二航局就組織成立了由8人組成的突擊隊,由翟建國擔任突擊隊長,第二天一早奔赴現(xiàn)場。根據(jù)現(xiàn)場工作需要,翟建國將本次突擊隊分為5人的設計組,主要負責設計的優(yōu)化細化、溝通協(xié)調、設計變更、現(xiàn)場設計支持,并完成竣工圖;剩下的2人組成檢測組,負責現(xiàn)場試驗檢測。

 

“第一版圖紙是31日凌晨四點給我們的,收到圖紙后我們就開始工作,消化圖紙,完成工程量統(tǒng)計,確保能提供清單去采購材料,保障施工。”然而,當?shù)越▏c同事們完成大部分工作后,設計院又在2月1日凌晨四點出了份新圖,而此時距離第二天開工只有4小時。為此,翟建國與同事們不得不放棄休息,繼續(xù)挑燈夜戰(zhàn)。

 

“要知道在現(xiàn)場的毛坯房里研究圖紙,沒水沒電不說,還特別冷。要知道武漢的冷可是刺骨的濕冷。”翟建國說。即便如此,翟建國還是與同事們咬牙堅持,并在開工前提供了第一、二版圖紙的差異和材料清單,并在現(xiàn)場完成了設計交底。

 

“項目施工班組是各地抽調過來的,也沒有多少時間消化圖紙,上手就干。交完底,真是困得不行一上回酒店的面包車就睡了。”翟建國說。

 

除了做詳細的設計交底,翟建國還將設計人員分成兩個組,兩班倒盯在現(xiàn)場,除了解答現(xiàn)場提出的疑問,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巡視施工現(xiàn)場,找到施工與設計不符的地方,并提醒整改,保證不出現(xiàn)返工。

 

“由于日夜顛倒,大家經(jīng)常會錯過飯點,一碗熱乎的泡面成了大家在深夜的支柱。”翟建國說。眾志成城,逆流而上。接下來,這些建設者將繼續(xù)與全體武漢人民站在一起,傾全局之力,共同打贏新冠病毒防疫阻擊戰(zhàn)。

 

“我挺好,您們別擔心。”

 

見到鄧士貴時,他正在實驗室旁的角落里打電話。“我挺好,您們別擔心。”放下電話,他幸福地笑著說, “一天到晚不是老婆孩子,就是爸媽和岳父岳母。”

 

鄧士貴是30日中午接到通知的,接到通知時他正在陪小孩看動畫片。“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因為他們看到有很多人都在抗疫一線,都希望能為抗疫做點什么。”

 

接到通知后,他便從蔡甸出發(fā),驅車一個多小時緊急趕到項目部參加會議。會上,鄧士貴接到的任務是拿出全部的施工方案、排出進度計劃,并且要把計劃精確到小時。

 

武漢病原實驗室建設背后:300余名建設者鏖戰(zhàn)5天5夜

 

工作中的鄧士貴(李安輝攝)

 

“雖然排施工計劃并不難,但要憑空想象來排就沒那么簡單了。”鄧士貴說。原來,此時鄧士貴和同事們手中只有一張平面圖,并沒有設計院的設計圖。只知道這個實驗室要求高,但卻不知道如何高。因此,他只能和同事們按照以往的建設經(jīng)驗來做方案、拿計劃。

 

“最主要的是現(xiàn)場要施工的東西太多、太復雜,既有板房安裝,又有暖通水電布設,各種管線縱橫交錯,稍有考慮不周就會漏掉,如果按照漏掉的施工,到最后就會功虧一簣。”鄧士貴說,這次排計劃就排到第二天的凌晨一點鐘,計劃排出來后鄧士貴要根據(jù)后來的設計圖進行修改,而每次修改也是修改到凌晨兩點多。除此之外,鄧士貴的工作還有給現(xiàn)場工人做好交底,確保施工的準確性。

 

1月31日晚,計劃是排完了,但鄧士貴的任務并沒有就此結束,第二項任務便是安排他接待從上海過來的材料供應商。由于做實驗室的材料并不是一般的材料,加上很多供應商都沒營業(yè),以及一大部分材料都供給了火神山醫(yī)院和雷神山醫(yī)院,因此材料就更加緊缺。

 

“為了做到既充足又不浪費,項目部便找來供應商現(xiàn)場核算,確保施工順利完成。”鄧士貴說,當晚,供應商要連夜趕到現(xiàn)場查勘,直到第二天凌晨3點,他都沒睡覺。

 

2月1日,項目開工后,鄧士貴又化身成為協(xié)調人員,與業(yè)主和材料供應商協(xié)調對接,同時兼現(xiàn)場技術顧問,為現(xiàn)場解答疑難問題。當別人問他,一個人干這么多活累不累時,他說:“哪里需要就走向哪里,哪管累不累。”(記者 弟辰晨 通訊員 田本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