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塘/香園圍口岸正式啟用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qū)通關新格局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0-08-27 09:51:30 | 來源: 新華社 |
8月26日下午4時,香港、深圳間第七個陸路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正式啟用貨檢通道。“我真的太期待了!”作為首批使用新口岸通關的貨車司機,跑跨境貨運近30年的香港司機鄧志偉仍然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
蓮塘/香園圍口岸橫跨深圳河,是首個以“人車直達”為概念而設計的貨檢、旅檢綜合性陸路口岸。作為港深合作重點項目,這座新口岸不僅為實現兩地跨境貨運“東進東出、西進西出”通關格局打下重要基礎,更進一步完善粵港澳大灣區(qū)“一小時生活圈”布局。
這是8月24日拍攝的蓮塘/香園圍口岸(無人機照片)。 8月26日10時許,隨著貨檢通道閘口打開,深港兩地貨車緩緩通過閘口,深港間第七座陸路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正式開通,粵港澳大灣區(qū)再添一條新物流大通道。 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打造港深通關新格局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與內地經濟往來更加密切,交通運輸的需求也大幅增加。20世紀70年代末,文錦渡口岸正式開放通車,貨運汽車可以直接進出香港和內地,粵港通關邁出了歷史性一步。隨后,沙頭角和落馬洲/皇崗兩個公路口岸也相繼建成。
日益增強的交通進一步促進珠三角一帶經濟發(fā)展,華南地區(qū)成為香港的工業(yè)生產和加工區(qū),香港則轉變?yōu)樯a性服務中心。時間跨越40年,港深西部依托深圳灣口岸可以長足發(fā)展貨運,而東部的文錦渡、沙頭角、落馬洲/皇崗口岸則容量日趨飽和,一個新的貨運口岸亟待出現。
經過兩地政府12年的籌建,繼文錦渡、沙頭角、落馬洲/皇崗、深圳灣口岸后,蓮塘/香園圍口岸應運而生,成為港深之間第五個貨運口岸。新口岸南接香港粉嶺公路、香園圍公路和沙頭角公路,北連深圳羅沙公路和東部過境高速,將深港與粵東、贛南、閩南的跨境運輸連為一體。
這是8月26日拍攝的蓮塘/香園圍口岸(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蓮塘/香園圍口岸出關,直上深惠高速、深汕高速,抵達惠州、潮汕等粵東地區(qū),配合港深‘東進東出’交通格局。”香港貨柜運輸業(yè)職工總會主席陳迪手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下,貨車司機通關比往日手續(xù)復雜、耗時,新口岸分散了人流,緩解了口岸壓力,業(yè)界對此十分歡迎。
香港特區(qū)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高級工程師呂培裕介紹,蓮塘/香園圍口岸開通前,前往深圳東部和廣東東部的跨境貨車一般取道落馬洲/皇崗、文錦渡或沙頭角口岸,沿途必須經過香港與深圳兩地的繁忙道路。
“新口岸啟用可紓緩現在陸路口岸的繁忙情況,使跨境物流更順暢及有效地運作,提高香港口岸整體通關能力和服務素質。”呂培裕說。香港特區(qū)政府預計,蓮塘/香園圍口岸啟用后,將每天處理車輛17850輛次及旅客3萬人次。
帶動港深區(qū)域發(fā)展
“文錦渡口岸布局很簡單,人不算多。過關到深圳后,貨車就開到了荒地,路上幾乎沒有路燈。”這是20世紀90年代,鄧志偉經文錦渡口岸抵達深圳的初次印象。
2007年,深圳灣口岸開通。駛過深圳灣大橋,鄧志偉首次體驗“一地兩檢”便捷通關模式。抵達深圳后,他看見深圳灣附近也起了高樓。“現在深圳灣口岸是高樓幢幢,文錦渡口岸附近也是燈火通明。”他感慨。
幾十年間,鄧志偉駕駛一趟趟貨車往返香港和深圳。從一個口岸到多個口岸,從綁在貨車上的鋼絲繩封條到一站式電子通關,他見證了港深越來越密切的聯(lián)系,也見證了深圳越來越“靚”的發(fā)展。
適逢深圳經濟特區(qū)成立40周年,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表示,蓮塘/香園圍口岸開通是深圳發(fā)展的又一機遇。他認為,隨著新口岸啟用,深圳未來更多政策資源將向深圳東部傾斜,人流、物流、資金流將加速向深圳東部匯集。
梁海明表示,蓮塘/香園圍口岸位于香港特區(qū)政府未來著力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科技區(qū)域內,新口岸啟用,將加快推動建設“港深創(chuàng)新及科技園”,不僅為跨境通勤的深圳、香港居民提供了更便利的出行方式,也給香港科創(chuàng)企業(yè)產業(yè)布局增添了新選擇。
這是8月26日在蓮塘/香園圍口岸拍攝的貨車。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筑牢粵港澳大灣區(qū)基建基礎
對于香港和深圳而言,蓮塘/香園圍口岸并非僅僅為了解決往來兩地旅客、貨物的容量問題,也是為了達到更重要的策略目標——為粵港澳大灣區(qū)深化融合筑牢基建基礎。
在26日的蓮塘/香園圍口岸開通儀式上,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介紹,在過去兩年,香港和內地間先后開通了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兩項重大跨境基建。她表示,隨著蓮塘/香園圍口岸投入服務,加上南沙大橋、橫琴口岸新旅檢區(qū)域等基建設施,以及未來將啟用的深中通道,這些大型基建不僅縮短了居民出行時間,更進一步完善了大灣區(qū)“一小時生活圈”的理想布局,為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基建基礎。
梁海明認為,深圳經濟騰飛并不表示港深合作淡化,而是意味著在大灣區(qū)框架下,兩地將進入更加深化、多元、豐富的合作新階段。
梁海明建議,通過抓住新基建發(fā)展的契機,香港和深圳可以優(yōu)勢互補,共同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不僅有助于提升粵港澳大灣區(qū)的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國際高端創(chuàng)新要素在區(qū)內聚集,更能為大灣區(qū)建設提供更大的助力,成為中國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新發(fā)展格局的交接點、發(fā)力點。
這是8月26日拍攝的蓮塘/香園圍口岸(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相關新聞
- 2020-08-24內地與港澳海事機構協(xié)同服務大灣區(qū)建設
- 2020-08-20港澳青年乘勢而為 逐夢粵港澳大灣區(qū)
- 2020-08-07乘風破浪往前行——深圳臺企看好粵港澳大灣區(qū)發(fā)展新機遇
- 2020-08-04粵港澳大灣區(qū)城際鐵路規(guī)劃獲批
新聞推薦
- 兩岸青年論壇在香港舉辦 聚焦人工智能發(fā)展2025-01-09
- “浙”里江山登高迎新年,兩岸攜手逐夢新征程2025-01-09
- 融·合|“回家”的運動 讓兩岸青年的心貼得更近2025-01-09
- 誦《鄉(xiāng)愁》、齊跳舞 兩岸青年同書中國“?!?/a>2025-01-09
- “西安藝術之匙·歷史之門”臺灣大學生研學活動在西安舉辦2025-01-09
- 2025年第二十三屆“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完成全部布展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