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自我修煉:用鏡頭講述我的中國故事

臺青高誼,京漂生活十年有余,曾供職于一家旅游類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愛好攝影,喜歡遠足,用快門紀錄世間風景,用膠片講述路上故事。看似鬼馬搞笑,實則深沉內(nèi)斂的高誼,今天用鏡頭跟我們聊聊天。

 

自述

 

臺青自我修煉:用鏡頭講述我的中國故事

 

北京地壇公園是我在北京最喜歡的休閑場所,地方不大、人不多,卻很有生活氣息。這里充分表現(xiàn)出「老北京」的歷史感,加上每年都有的「地壇書市」,讓這里總給我一種親切感。這張照片是我的一個攝影系列《地壇的音樂家》的其中一張。拍攝的那天下午,我在這座亭子里坐了將近一下午,聽不同的中老年樂團「演奏」和練習。正好有幾位小學生經(jīng)過,并且和其中一位「音樂家」有了一些互動;畫面里這位吹薩克斯風的老先生和小孩兒的笑容,像祖孫一樣快樂和諧,為這個秋末的微涼下午,增添了許多暖意。(攝影、文字:高誼)

 

臺青自我修煉:用鏡頭講述我的中國故事

 

蘇州也是我最喜歡的大陸城市之一,也是我到訪過最多次的城市。蘇州老城內(nèi)蜿蜒的運河,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人與水親密的關(guān)系,給我一種很舒適的感受。若要比喻的話,北京像是一位颯爽的姑娘,而蘇州則是一位江南「大家閨秀」。三年前的團建是近期內(nèi)最后一次到訪蘇州,我們特別到了蘇州博物館參觀。這張照片的元素——博物館融合古今的抽象線條、婷婷玉立的樹和象征著江南水鄉(xiāng)的池水,當時恰巧一位女子從旁經(jīng)過,這正好是我心目中的「蘇州」,又是一次「決定性的瞬間」。(攝影、文字:高誼)

 

臺青自我修煉:用鏡頭講述我的中國故事

 

這張照片拍攝于河北正定臨濟寺 2019年8月,我來北京正好10年,第一次和朋友自駕游就選擇了離北京車程兩個多小時的正定。正定是一個非常有歷史底蘊的城市,除了古城墻之外,幾個古老的佛教寺院也很值得一看。臨濟寺有名的是超過800年歷史的澄靈塔,且是日本禪宗大派臨濟宗的「祖庭」。照片中長青的松與寺墻上「畫」的蓮花,以及正中央的僧人,讓我覺得有一種微妙的平衡。(攝影、文字:高誼)

 

臺青自我修煉:用鏡頭講述我的中國故事

 

這張照片是比較早以前拍的了。2013年6月,我和朋友一起去鳳凰古城。照片里的四個穿著當?shù)孛褡宸椀墓媚铮彩沁^來玩的游客。她們站在沱江中的跳石上,背景是鳳凰最著名的吊腳樓。四個姑娘按照攝影師的指示擺姿勢準備拍照,不自然的動作和生澀的表情,讓人感到很真實,比許多網(wǎng)紅照要好的太多。后面正好幾個游客從跳石過河,組成一個自然而有煙火氣的邊城圖景。(攝影、文字:高誼)

 

臺青自我修煉:用鏡頭講述我的中國故事

 

拍下這張照片是一個偶然的瞬間,某一次十一假期回到臺北,到從小到大常來的臺北永康公園里坐坐,正好是下課時間。兩個小學生正快樂地在玩耍。我彷佛看見自己小時候無憂無慮的樣子,于是就拍下了這張照片。這是馬格南攝影師亨利?布列松的攝影理論和哲學:「拍攝的那一秒是個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瞬間,你所構(gòu)建和表達的是生活本身所提供給你的。按下快門的那一瞬,便是攝影師所創(chuàng)作的?!梗〝z影、文字:高誼)

 

臺青自我修煉:用鏡頭講述我的中國故事

 

香港是一個煙火氣特別濃重的地方,傳統(tǒng)信仰在這里特別發(fā)達,求神問卜之風非常興盛。去年六月因一次出差機會,在香港停留了四天,從酒店走過來,誤打誤撞進了這間香港油麻地天后廟,正好看見一個中年男子正在與「半仙」對話;為避免打擾,我把相機放在腰間盲拍了一張,捕捉到了「半仙」靈巧的神態(tài),駝著背的中年人,看不見他的表情,為整個對話保留了神秘感。(攝影、文字:高誼)

 

臺青自我修煉:用鏡頭講述我的中國故事

 

這張照片是因疫情留在臺北時,從一家咖啡廳的窗邊往外拍拍到的,也是一次「決定性的瞬間」。畫面中的老人推著小推車,推車上擺滿象征西方節(jié)日的圣誕紅,身上掛著傳統(tǒng)民間信仰的「護身符」,眼神看往的方向又是寫著「南無阿彌陀佛」的紅色橫幅。除了畫面各元素之間的協(xié)調(diào),這些「符號」也給人一種宗教之間彼此和諧的感受。(攝影、文字:高誼)

 

對話

 

Q:走過那么多城市,對哪座城市印象深刻?

 

高誼:北京。這座城市的發(fā)展速度讓我驚訝,北京人的真誠、直爽,也讓我印象深刻。我在這里住了這么多年,城市的發(fā)展建設(shè)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交匯融合,會有很強的穿越感。比如我之前去地壇公園,看到一群民間音樂家自組樂隊,彈唱、閑聊,能感覺他們的日子充實而滿足。可惜我的性格還是有些害羞,一直沒有勇氣走上前去跟他們聊聊,這也有點遺憾。好在我用鏡頭記錄下了這份快樂。

 

Q:如何評價自己的攝影風格?

 

高誼:風格嘛,我喜歡在照片里“塞人”。我更關(guān)注人與城市的互動交融,透過鏡頭捕捉城市氣質(zhì)和民生百態(tài)。如果沒有人在鏡頭中出現(xiàn),總感覺缺點什么。這樣的拍攝風格可能跟我一開始接觸的攝影老師有很大關(guān)系。老師是做人文攝影的,再加上我本身是學歷史、政治專業(yè),這都是和人文高度相關(guān)的學科。作為時代的參與者、見證者,我更愿意扮演一個記錄、旁觀的角色,靜靜觀察。

標簽:臺生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