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臺籍人大代表熱議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馬曉葉)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臺籍人大代表對涉臺部分高度關注,在接受采訪時他們表示,報告涉臺部分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四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展現了兩岸同胞攜手共創(chuàng)共享中國人美好未來的期許。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人大開幕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臺聯會長符之冠說,報告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四十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精神。體現了我們要推進兩岸關系和平進展和祖國統一的進程。

 

“《政府報告》里體現更多的還是反映習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進一步貫徹和落實。《報告》里提到要共同來推進兩岸和平發(fā)展,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作為一名臺胞,感覺到我們具體的任務所在,我們會盡我們最大的能力為推動兩岸和平發(fā)展做我們應有的貢獻。”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符之冠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臺聯會長符之冠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福建臺聯副會長梁志強說,政府工作報告越來越關注老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反映出我們黨和政府確實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目標去努力。他說,這次涉臺內容雖然字數不多,但目標方向很明確。他認為“兩岸同胞共創(chuàng)共享美好未來”是更進一步的提法,更是切實為兩岸同胞著想的期待。

 

“對報告里提出讓臺灣同胞共享大陸的發(fā)展印象最深,因為以前的提法還是分享,這次是共享,我覺得分享是一種被動,共享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大家一起來享受、享用,這應該算是更一步的提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梁志強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福建臺聯副會長梁志強

臺籍人大代表、江蘇省臺聯會長鄒振球特別關注報告中提到的“兩岸同胞同根相系、同命相連”,在聆聽報告時他還將此處進行了重點標注,他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走振球

臺籍人大代表、江蘇省臺聯會長鄒振球

“兩岸同胞同根相系、同命相連,這句話說的非常好,兩岸都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中國人,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同命相連,我們大陸的發(fā)展如果沒有臺灣的參與,我們也不叫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只有我們兩岸攜起手來,國家發(fā)展了,進步了,才真正實現民族復興。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所以要共享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31條措施”頒布一周年 助力臺胞大陸筑夢實

2019-02-28

2018年2月28日這天,在黨的十九大成功召開后,新時代下兩岸關系迎來了一個新的起點,就是國臺辦頒布了《關于促進兩岸關系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措施”),其內容涵蓋了金融、就業(yè)、教育、醫(yī)療和影視等眾多領域,同時面向臺灣同胞開放134項國家職業(yè)資格考試,包含了專業(yè)技術人員職業(yè)資格和技能人員職業(yè)資格兩大類,并且要逐步完善臺灣同胞在大陸的“同等待遇”。這可謂是過去一整年里臺灣同胞之間討論最熱烈的話題。如今,“31條措施”已經滿“周歲”了,這一年的日子里,“31條措施”體現出四大亮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臺灣社交媒體有關“31條惠臺政策”的大數據云圖

臺灣社交媒體有關“31條惠臺政策”的大數據云圖(資料圖)

 

首先,各省市響應“31條措施”,紛紛出臺相對應的惠臺措施,深化地方落實。截止至目前,大陸已經有包括25個省區(qū)市在內的72個地方分別制定了具體的落實舉措,涵蓋東部地區(qū)的全部省份、中西部和東北地區(qū)大部分省份及全部的計劃單列市。不少地方公布了包括政策解讀、辦事流程和聯系電話等內容的實施細則,基本上做到了“條條有案例、項項有著落”;一些地方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先行先試,為臺胞臺企提供了更多的與當地居民和企業(yè)的同等待遇。各地落實惠臺政策的舉措可謂是非常地迅速和到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8年3月28日,國務院臺辦發(fā)言人安峰山在北京表示,當前,31條惠及臺灣同胞措施的落實工作正在全面鋪開(中新社 供圖)

 

2018年3月28日,國務院臺辦發(fā)言人安峰山在北京表示,31條惠及臺灣同胞措施的落實工作正在全面鋪開(中新社 供圖)

 

其次,“臺灣居民居住證”完善“同等待遇”的最后一里路,一來解決了臺灣同胞長期因證件號碼無法辦理許多業(yè)務的困擾;另一方面使臺灣同胞在大陸生活更為便利。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8年9月1日,臺灣居民居住證辦理首日,來自新北的李宏杰帶著8歲的兒子和6歲的雙胞胎女兒就來到派出所辦理申領手續(xù)

 

2018年9月1日,臺灣居民居住證辦理首日,來自新北的李宏杰帶著8歲的兒子和6歲的雙胞胎女兒就來到派出所辦理申領手續(xù)(資料圖)

 

實行“臺灣居民居住證”后,臺胞在日常生活方面主要有九方面的便利,包含“居住證辦理機動車登記、申領機動車駕駛證、職業(yè)資格考試、申請授予職業(yè)資格、辦理生育服務登記、辦理住宿和交通事宜、辦理金融服務和與大陸居民同門票等”。這幾個生活便利性一方面是在既有的政策上更加完善落實,另一方面讓臺灣同胞可以享有與大陸同胞相同的生活便利性,讓臺灣同胞在大陸生活更無后顧之憂。

 

除基本公共服務外,臺灣同胞在大陸依法可以享有勞動就業(yè)、社會保險、繳存和提取住房公積金的權利。更讓人振奮的是,持有“臺灣居民居住證”之臺灣居民,可以享有由縣一級以上提供之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yè)服務、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和國家及居住地規(guī)定的其他的公共服務。

 

由此可知,臺灣同胞在法律上享有的權利和公共服務,基本上與大陸同胞是沒有任何差異的。大陸此前承諾要逐步解決臺灣同胞的“同等國民待遇”問題真是說到做到、一言九鼎而且極其迅捷、全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臺胞和臺灣輿論高度評論惠臺“31條措施”

 

臺胞和臺灣輿論高度評論惠臺“31條措施”(資料圖)

 

其三,專業(yè)技術人員職業(yè)資格和技能人員職業(yè)資格考試全面實施、說到做到,在這個證照取勝的時代,臺灣同胞也不缺席。在“31條措施”發(fā)布后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印發(fā)了《關于組織實施2018年全國導游資格證的通知》,臺灣同胞可在大陸地區(qū)任一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范圍內報名參加全國導游資格考試,除相應的身份證明外,臺灣同胞參加全國導游資格考試的其他要求與大陸地區(qū)考生相同。這些具體措施為臺灣同胞在職業(yè)資格考試中要如何參與的疑問給出了答案、打了一劑強心針。

 

因此,大家更深切地體會到大陸所說的“視臺灣同胞為自己的骨肉兄弟”、“兩岸一家親”絕對是說到做到,絕非民進黨當局所說的“口惠而實不惠”。近期在島內如雨后春筍般大量出現有關大陸專業(yè)人員技術職業(yè)資格和技能人員職業(yè)資格考試的培訓班就是這一舉措的最好詮釋。最為成熟、已形成產業(yè)鏈的莫過于“司法考試”,臺灣多家補習班都有大陸的培訓合作伙伴,透過在線和線下課程方式教學,并在考試前組團一起赴大陸應考。因此可以說,大陸的職業(yè)證照考試,不僅方便臺灣同胞赴大陸筑夢,同時也為臺灣多年不振的補教行業(yè)注入了一股活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大陸發(fā)展日新月益,又向臺灣同胞不斷伸出“橄欖枝”,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來大陸追夢

 

大陸發(fā)展日新月益,又向臺灣同胞不斷伸出“橄欖枝”,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來大陸追夢(資料圖)

 

其四,“31條措施”體現大陸對臺政策的一致性,體現了“四個自信”。自1979年元旦《告臺灣同胞書》中提到“寄希望1700萬臺灣同胞”基礎上,大陸自1994年起出臺《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以來,從中央到各地都出臺相對應的“惠臺”措施,其中最為重要、有力的莫過于在去年2月28日出臺的“31條措施”和全國各地的相應政策,形成從中央到地方一體的“惠臺政策體系”,并且逐步完善臺灣同胞的“同等待遇”,讓廣大臺灣同胞來到大陸發(fā)展筑夢無后顧之憂。因此可以看出,大陸的對臺政策和制度早在四十年前《告臺灣同胞書》中就已高瞻遠矚地認識到,政策延續(xù)是一貫而一致的。

 

在2月27日國臺辦新聞發(fā)布會上,國臺國新聞發(fā)言人安峰山介紹說,近一年來,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2000余家臺企享受到高新技術企業(yè)等各類的稅收優(yōu)惠,有100多家臺企獲得工業(yè)轉型升級、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等專項資金的支持,有一批優(yōu)秀臺企中標了北京新機場、港珠澳大橋、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杭州城市名片燈光秀等政府采購項目,有800多名臺胞考取了多個熱門行業(yè)的資格,有100多名臺胞獲得各地“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五四青年獎章”等各類榮譽稱號。2018年,臺生報考大陸高校的人數、臺青來大陸就業(yè)的人數以及由大陸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機構所提供服務的新增臺企數量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越來越多的臺胞臺企特別是臺生、臺青選擇來大陸發(fā)展,實現人生理想。

 

安峰山還深情地說:這些年來,我們認真傾聽臺灣同胞心聲,推出的各項惠及臺灣同胞政策措施,很多都是積極回應臺灣同胞的訴求的,為增進臺胞福祉發(fā)揮了作用。頒布實施“31條措施”,體現了我們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fā)展機遇的真誠意愿。今后,我們將深入貫徹習總書記“繼續(xù)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fā)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yè)提供同等待遇”的重要講話精神,繼續(xù)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以“釘釘子”的精神持續(xù)做好“31條措施”的落實工作,及時協調解決廣大臺胞臺企普遍關心的問題,研究出臺更多惠及臺灣同胞的措施,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的發(fā)展提供更多便利條件,讓臺胞有更多的獲得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為了更好地為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提供優(yōu)質的兩岸信息服務,海峽兩岸互聯網交流委員會在“31條措施”發(fā)布實施一周年之際,研發(fā)了名稱為“31條措施”的APP。該產品目前能夠實現兩岸信息集合、權威信息發(fā)布和小區(qū)問答互動三大主體功能,為臺胞服務提供了更便利的條件。

 

為了更好地為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提供優(yōu)質的兩岸信息服務,海峽兩岸互聯網交流委員會在“31條措施”發(fā)布實施一周年之際,研發(fā)了名稱為“31條措施”的APP。該產品目前能夠實現兩岸信息集合、權威信息發(fā)布和小區(qū)問答互動三大主體功能,為臺胞服務提供了更便利的條件。(資料圖)

 

在“31條措施”出臺的一周年里,重新檢視過去一年來大陸從中央到地方不斷深化和完善具體措施,加上兩岸“兩門”通水歷史性的實現,兩岸之間已經從“大三通”逐步邁向“新四通”的時代,這些對于“31條措施”都有歷史深遠的意涵,同時更是大陸在制度自信方面構建“涉臺公共政策體系”的一大關鍵,因為這是一個以大陸為主場的融合性政策實踐,并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作為最終的依歸。因為“31條措施”解決了臺灣同胞逐步融入大陸發(fā)展的問題,不分哪個世代族群的臺灣同胞,從進入到融入,從“臺客”到逐步認同大陸的政治體制和發(fā)展,并以認同中國、以自己是中國人為榮,唯有如此,“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才能早日實現。

 

                                                            (本文作者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臺灣博士生羅鼎鈞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展開全文

民進黨當局兩岸政策的恐慌與投機

2019-02-02

從臺灣地區(qū)“九合一”選舉結束,到作為2020年兩項選舉決戰(zhàn)之年的2019年開年,兩岸關系風云再起,敗選后的民進黨和蔡英文當局頑固不化,不知悔改,持續(xù)變幻花樣,加大力道政治操作兩岸關系,其兩岸政策路線更堅定走負隅頑抗、附美抗陸路線,試圖通過向綠營信徒效忠來挽救其執(zhí)政困境和政治危機,謀求更大的選舉收益。

 

民進黨當局兩岸政策愈發(fā)極端

 

新年之際,大陸領導人發(fā)表重要講話,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立論,全面闡述了民族復興,國家統一和人民利益的辯證關系,提出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并豐富和平統一實踐,包括與臺灣認同一中的各界進行政治協商,讓兩岸應通盡通,還倡議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民族在新時代合力推進國家統一,讓臺灣問題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對此,蔡先是在“元旦講話”中用充滿敵意的口吻加碼為兩岸關系設下“四必須,三防護”;又針鋒相對地做出強硬回應稱不接受“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甚至要求大陸“學臺灣民主”,做出了被稱為是上任以后“最強硬、最敵對”的兩岸發(fā)言。

 

民進黨和蔡當局在兩岸政策上更加清晰的“謀獨轉向”并不止于“嘴炮”,其近期在兩岸關系上作妖、作秀、作亂的動作也層出不窮。蔡英文在社交媒體改走“辣臺妹”路線進行“網紅”營銷,其聲量和支持度止跌回升。同時,蔡透露臺當局“1年抓174共諜”,表明其“以陸為敵,對抗升級”的具體動作從未停止。在蔡的政治指示下,陸委會宣布新一年將主抓“評估大陸,捍衛(wèi)國安”;落實‘民主防護網’;管控地方與大陸合作;配合美國對華貿易摩擦等工作。例如,跟隨美國腳步,擬對大陸高科技企業(yè)和產品進行廣泛的禁用,阻撓金馬地區(qū)與大陸“應通盡通”,同時再次掀起“去蔣”波瀾。

 

可以看出,蔡當局兩岸政策圖窮匕見,破罐破摔,以“反中抗中”取悅島內深綠的政治賭博正在常態(tài)化。2019年開年以來,蔡英文言必談兩岸關系,反復攻擊“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歇斯底里地“大放厥詞”,作態(tài)與大陸“隔空叫陣”。一方面,這是蔡在大陸、境外勢力和島內政治反對力量以及強大反蔡民意的多方壓力下,試圖以臺海和平與穩(wěn)定、臺灣民眾的福祉打響延續(xù)個人政治生命的保衛(wèi)戰(zhàn)。另一方面,也是在兩岸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對抗愈發(fā)尖銳激烈,和島內政治格局與輿論市場愈發(fā)混亂的情況下,蔡在有意識地設定和管控島內兩岸政策辯論的議程和方向,用以“臺灣利益”和“主流民意”包裝的“兩國論”論述來框限和綁架其他政治勢力。蔡以“反中抗中”取悅島內深綠的作用已開始顯現,蔡勢必食髓知味,加大冒險力度。未來一年,蔡在自己的跛腳任期內,將以更大力度地渲染“紅色威脅”,制造“寒蟬效應”,誘導或逼迫臺灣民眾“恐中仇中遠中”,將戕害兩岸關系和人民福祉作為其抱薪救火的重要賭注。

 

基于恐慌而進行的政治投機與賭博

 

不過,某種程度上,民進黨和蔡當局所謂“強硬”姿態(tài)的根源是對政治失敗和失去權力的恐懼,是寒號之囂,困獸之斗,也是針對當前宏觀的地緣政治形勢和島內選舉而展開的政治投機,是孤注一擲,火中取栗。

 

首先,這些動作表現出島內分離主義勢力對正在開啟的統一進程的集體性恐慌。蔡英文的畏懼并不是個體心理疾病,而是“臺獨”勢力的集體恐慌。蔡當局上臺后頑拒“九二共識”,妄圖用“維持現狀”暗渡“事實臺獨”,借“挾洋自重”來為“臺獨”壯膽,從未有真實誠意與尋求與大陸進行對話和解。大陸當然不會坐視其以拖待變,傷害和平統一前景。習總書記講話宣示了大陸有充分的自信能夠掌握兩岸主導權,推動從被動反“獨”邁向以我為主,主動促統,引領新時代兩岸關系發(fā)展方向,也為蔡英文等人指出了唯一通路。

 

其次,蔡英文還害怕兩岸民間、基層交流融合會掀翻“臺獨”政權的“上層建筑”。2018年臺灣地方選舉,多數臺灣民眾用腳選擇了“九二共識”和兩岸和平發(fā)展紅利,不少泛藍縣市長順應民心,為兩岸城市交流和民間交流帶來了高預期。更重要的是,習總書記重要講話還開始具體、立體地建構通向國家統一的路徑模式和制度框架,包括創(chuàng)造性、歷史性地提出或重申,要攜手兩岸同胞,探索“兩制”臺灣方案,以及邀請與所有認同一中原則的臺灣政黨、各界人士進行政治談判、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達成制度性安排,島內不少人士已經開始響應“旗幟鮮明地講政治”的號召。而蔡英文自恃有“兩岸政策權”,自然不樂見在野政黨、團體和民間人士繞過蔡當局與大陸直接交往,讓執(zhí)政黨進一步被兩岸經濟文化交流邊緣化,甚至丟失掉對臺灣“民意”的代表性,淪為大陸與臺灣社會政治對話的看客和妨礙。

 

再者,蔡英文的恐慌也源于其政治權威和支持基礎的搖搖欲墜。民進黨敗選后,派系各懷鬼胎陷入內亂,要求蔡下臺、放棄連任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蔡已淪為民進黨的孤家寡人。另一方面,曾經力挺蔡的美國人態(tài)度也愈發(fā)微妙。盡管美方簽署了包含“挺臺”條款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但其本質是要將臺灣納入“印太戰(zhàn)略”為美國利益服務。而由于蔡選舉時狂打“公投牌”、“兩岸牌”,甚至用虛假數據誤導美方押寶民進黨,美方近期已多有敲打蔡當局和重新評估兩岸形勢的跡象,再加上選后韓國瑜、柯文哲等勢力都積極赴美表態(tài)、“面試”,蔡應已感受到了被美國這個最大“后臺”所拋棄,徹底淪為棄子的徹骨之寒。

 

最后,民進黨“臺獨”屬性和政治傳統的桎梏,決定了其很難在兩岸關系上做出利于兩岸人民福祉的理性選擇。一方面,民進黨每遇危機都會上演“西進派”與“獨立派”尖銳對立而民進黨“獨”性不改,兩岸政策“進一步退兩步”的俗爛戲碼;另一方面,民進黨因派系權斗而缺乏兩岸政策統一性,偶爾的“小步微調”往往具有一定模糊性和投機性;再加上民進黨以深綠黨員占有效黨員多數的黨員結構,都決定了其兩岸政策調整往往會越調整越極端。

 

目前看,民進黨的兩岸路線抉擇和黨內博弈可能要持續(xù)到2020年才會有明確結果,如無外因變化,民進黨人會更多以政治收益的策略性角度進行處理。在走投無路之際,蔡英文唯一能做的就是對“獨派”和外部勢力表明輸誠心跡,通過攻擊大陸和惡化兩岸關系這樣逆潮流而動的做法轉嫁其敗選責任,轉移其政治危機。畢竟,在“韓流”政治氣旋和反蔡反民進黨的社會力量持續(xù)匯聚、蔡選后民調不斷探底的情況下,在民進黨內多人躍躍欲試欲踩著其尸體奪權上位的危局中,在中美博弈的大棋局和兩岸復歸一統的大趨勢下,四面楚歌的蔡已經陷入了“呼吸就是錯”的悲劇境地,只能選擇緊抱政治光譜一頭,做對其短期傷害最小的選擇。然而,如人飲鴆,甘苦自知。蔡當局和“獨派”一再漠視島內民眾心聲,螳臂擋車地要挑戰(zhàn)13億人的情感和意志,蔡本人豈能無懼?不過,從蔡的言行可以看出,雖然其本人“理念臺獨”深厚,但其行事風格一貫是避重就輕、暗度陳倉,更何況其如今已被各方死死地“釘在墻上”,沒有做孤注一擲政治冒險的空間和資源。也就是說,如果蔡今后只剩下“嘴炮臺獨”,注定其難再實質性地讓臺海掀起波瀾,大陸勢必進一步掌控兩岸關系的主導權主動權。

 

(作者劉匡宇,系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文章僅代表本人觀點)

展開全文

惠臺31條積極作用日益彰顯

2019-02-21

2018年2月28日國臺辦發(fā)布《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惠臺措施,在臺海兩岸引起巨大反響。經過短短一年時間的推動和落實,大陸已有22個省區(qū)市60個地方制定落實“31條措施”的具體辦法,涵蓋東部地區(qū)全部省級行政區(qū)、中西部和東北地區(qū)大部分省級行政區(qū)以及全部計劃單列市。其中,不少地方結合本地實際先行先試,為臺胞臺企提供更多與當地居民和企業(yè)的同等待遇。可以說,國臺辦發(fā)布的31條惠臺措施已經在大陸各地全面鋪開,取得了明顯的對臺工作成效,成為2018年大陸對臺工作的一大亮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國臺辦官網公佈《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31條出臺一年來,不僅受到廣大臺灣青年的熱烈歡迎和積極響應,而且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效果明顯。兩岸經貿聯系越來越密切,各領域交流交往持續(xù)擴大深化,更多臺灣同胞來大陸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學習、生活。兩岸貿易往來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臺商投資穩(wěn)步增長。2018年臺灣同胞來往大陸首次突破600萬人次,“首來族”達到了40萬人,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

 

此外,31條措施的推進和落實也在島內產生巨大正面反響。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感受到了大陸對臺灣同胞福祉照顧的真誠;島內同胞對大陸的好感,對“九二共識”和大陸惠臺措施的認同大幅提升,對“兩岸一家親”的認知有了切身感受。這一積極現象為下一階段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營造出良好的島內社會氛圍,同時也使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從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積極認同“兩岸一家親”出發(fā),對民進黨當局的倒行逆施進行牽制。從某種意義上講,2018年11月底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2018年大陸推行的包括31條惠臺措施在內的對臺政策已經在島內產生了積極的政治和社會效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1條2

31條:深入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重要舉措

 

兩岸關系發(fā)展到今天,臺海兩岸在經濟社會等方面已經高度相互依存,兩岸之間的經濟社會融合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更重要的是,兩岸之間的經濟社會融合程度將會成為決定祖國和平統一進程速度與質量的物質基礎。31條惠臺措施的出臺,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重要思想的具體政策體現,是我們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fā)展的機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落實“兩岸一家親”,深入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重大舉措。

 

31條措施加上各省市結合本地實際出臺的相應政策措施,為臺灣同胞特別是臺灣優(yōu)秀青年西進大陸拓寬了道路,提供各種便利,釋放出大量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學習實踐機會,引發(fā)臺灣青年西進大陸的熱潮。2018年臺生報考大陸高校人數、臺青來大陸就業(yè)實習人數,以及由大陸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機構提供服務的新增臺企數量,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在31條的推動下,臺灣青年來大陸就業(yè)實習更為便利,各類企事業(yè)單位共為臺灣青年提供逾2.5萬個就業(yè)實習崗位。萬余名臺灣青年在分布于大陸各地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基地和示范點逐夢、圓夢。越來越多的臺胞臺企特別是臺生臺青選擇來大陸發(fā)展,實現人生理想,展示出31條措施所帶來的巨大政策效力。隨著大陸惠臺措施繼續(xù)完善,臺灣同胞在大陸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學習生活更加便利,使得更多的臺灣同胞進一步從中受益,臺灣民眾希望來大陸發(fā)展的意愿也進一步增強。兩岸命運共同體日益成為生動的現實。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1條

31條:警惕民進黨當局與臺灣同胞的福祉對著干

 

大陸心系廣大臺灣同胞利益福祉,采取一系列惠及廣大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為臺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積極落實31條,受到廣大臺胞的歡迎。對于大陸照顧臺灣同胞福祉的善意,臺灣同胞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然而,民進黨當局卻與臺灣同胞的福祉對著干,對臺灣同胞西進大陸分享大陸發(fā)展機遇,橫加阻撓,不斷加碼,剝奪臺灣民眾西進大陸就業(yè)與發(fā)展的權益,剝奪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8年在國臺辦公布“惠臺31條”后,廈門市推出“廈門60條”,對臺胞臺生臺商作出更大的讓利空間,比照大陸居民待遇。其中有一條政策便是向臺胞提供擔任“社區(qū)主任助理”的基層職位。廈門市海滄區(qū)根據這一政策,從數百名名應聘者中聘任了43位臺胞擔任社區(qū)主任助理。海滄區(qū)給這些臺胞開出的試用期月薪約4萬6000元臺幣,轉正后年薪約69萬臺幣。顯然比島內青年人只有22 k的月薪高出很多。然而,在2018年就要結束時,臺灣當局的陸委會卻給這些榮幸擔任社區(qū)主任助理工作的臺胞潑來一頭冷水。陸委會宣稱,這43位臺灣同胞“原則上”違反兩岸條例,有可能對他們處以10萬以上50萬元新臺幣以下罰款。在此之前,臺灣當局還以問詢函的方式對這些臺胞的家人及本人進行恐嚇威脅。對此,國臺辦發(fā)言人馬曉光評論指出,“臺灣陸委會總是跟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對著干。”

 

顯而易見,對于明顯有利于臺灣同胞福祉的好事,民進黨不是樂觀其成,而是用各種手段進行阻撓。民進黨當局執(zhí)政無能,無法給臺灣優(yōu)秀青年提供優(yōu)質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就會,還要阻撓臺灣青年西進大陸分享大陸發(fā)展機遇。

 

盡管如此,無論民進黨當局如何阻撓,在31條措施的推動下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浩浩蕩蕩的發(fā)展趨勢仍然是不可阻擋的。(作者系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李振廣,此文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