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蔡英文應努力搬掉壓在身上的“三座大山”
這幾天,臺灣島內的民進黨從上到下都在查找這次“九合一”選舉慘敗的原因。檢討出了什么呢?蔡英文在接見“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訪問團”時表示,這次的縣市選舉,人民并沒有在兩岸政策的議題上做出選擇,或是有重大的改變,“九合一”選舉后,我們維持現狀的政策仍然不變。這次“九合一”選舉,選前被譽為是蔡英文的“期中考”,臺灣人民將給她執(zhí)政兩年多打分,面對民進黨丟掉包括綠營鐵票區(qū)高雄在內的7個縣市的成績,島內許多人說,這已經是蔡英文的“期末考”,蔡英文可能成為島內第一個無法連任的領導人。敗得這么慘,真的與蔡英文上臺以來執(zhí)行“兩岸政策”沒有關系嗎?
一位島內記者告訴我,選前在高雄采訪時,一位出租車師傅氣呼呼地對他說“什么改革?我家三人全都被害慘。陸客減少,我的收入少了三分之一,太太在工廠上班,一例一休想加班都不行,我更不要上中學的女兒上什么同性婚姻課程”!民進黨大輸,確實是執(zhí)政無能造成。但是,這個執(zhí)政無能,兩岸關系不也正是一個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嗎?高雄是民進黨執(zhí)政了20多年的鐵票倉,被稱作“搬個西瓜出來選都會贏”的地方。然而,國民黨籍的韓國瑜大贏民進黨候選人近20萬票,除了韓的個性魅力外,更主要的是韓揭開了高雄“又老又窮”的面紗,提出了“人進得來,貨買得出”的競選口號。其實,島內這次選舉,明眼人都看出,民進黨輸,關鍵的還是經濟問題,經濟停滯致民生艱困,而島內的經濟發(fā)展又緊緊地與兩岸關系相關聯。
蔡英文上臺以來,在兩岸關系上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口稱“維持現狀”,實則是以“去中國化”為核心的“漸進臺獨”路線,理所當然地造成兩岸關系的緊張。陸客減少,農漁產品賣不出去,成為島內經濟常態(tài),對基層特別是南部東部基層民眾的影響是巨大的。
所以,蔡英文如果還想2020年連任,在剩下的一年多時間里,想屏蔽掉兩岸關系是不可能的,不拿出魄力誠實面對“九二共識”,可能會輸得更慘。在兩岸關系上做出合格答卷,蔡英文確實是前路險阻,關鍵的是要下決心搬掉壓在身上的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是美國的壓力。民進黨當局視美國為最大的“靠山”,執(zhí)行了一條“倚美抗陸”的路線。在美國視中國為主要“競爭對手”,不斷加大遏制中國力度的情況下,臺灣自然地成為美國手中的一張牌。為了加重這張牌的份量,特朗普也給足了臺灣“甜頭”。調整兩岸政策,蔡英文當然要看美國的眼色。然而,美國阻止不了臺灣的“斷交”潮,沒辦法讓臺灣加入國際組織,特別是還沒辦法幫蔡英文贏得選舉。這次“九合一”選舉美國從國會到在臺協(xié)會(AlT),從軍售到軍艦過臺灣海峽,上下其手,都想幫民進黨蔡英文的忙,但臺灣人民一心要發(fā)展經濟,就是不理這個茬。蔡英文難道不好好想想,如何走一條更符合臺灣民意的“美臺”關系路線?
第二座大山是島內“極獨”勢力的裹協(xié)。以李登輝、陳水扁、辜寬敏、郭陪宏為代表的“喜樂島聯盟”極端“臺獨”勢力,是島內政治的毒瘤。蔡英文從一個學者到登上“大位”,離不開李登輝的拉扯、陳水扁的賞識。但是,蔡英文上臺以來,他們也是蔡英文政治走向最大的挾持力量。從年初的迫使蔡英文“白綠”分手,到選前促使蔡英文賴清德為姚文智站臺防“棄保”,就可看出蔡英文是多么忌憚這股力量。在這次選舉如此慘敗的情況下,如果蔡英文不同他們切割,甚至還要回到他們身邊取暖,那以后蔡英文對內只有以“統(tǒng)獨”挑動族群惡斗,在兩岸以“臺獨”挑戰(zhàn)大陸底線,最后成為一個連美國都嫌棄的“麻煩制造者”一條路可走。美國支持蔡英文是為了打“臺灣牌”,而不是支持“臺灣獨立”,鬧過頭,被拋棄的必定是“臺獨”,陳水扁歷史殷鑒不遠。
第三座大山是蔡英文自已的心魔。蔡英文學者出身,“臺獨”本不是正業(yè)。只是因緣際會成為李登輝“兩國論”的起草者,后又加入民進黨,成為黨主席,當上了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前與李登輝情同父女,后有陳水扁“慧眼識才”,帶著民進黨在陳水扁貪腐的低谷中奮起,自己給自己砌上了一道“臺獨”的圍墻,仿佛只有自己才能繼承李扁的衣砵。其實錯了,李登輝“臺獨”是為了投日,他要的是“巖里正男”之名,陳水扁要的是“臺獨之子”的定位,抱定深綠才能成為集“臺獨”大成者。其它的人早把“臺獨教父”“理論大師”之類的頂戴抱走了,依蔡英文在島內及黨內的處境,斷沒有人給她一個“臺獨之女”的定位。這個民進黨的外來人,只能成為“臺獨孤女”吧。蔡英文你順風順水趕上好機會成為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但是在大陸日益強大的今天,“臺獨”已成為兩岸關系的毒藥,也必將成為島內政治的毒藥,想用“臺獨”給自己作歷史定位,只有遺臭萬年。
所以,乘著檢討選舉失敗的機會,蔡英文應冷靜分析兩岸大勢,認識到島內民生與兩岸政策的關系,拿出魄力,用新的兩岸論述來追求兩岸關系的發(fā)展,為臺灣為兩岸謀福祉。(中國臺灣網特約作者:且十)(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