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讓臺灣看見“新大陸”

編輯:王瑞穎|2018-06-21 09:20:46|來源:人民網

島內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近日調查發(fā)現(xiàn),四成九臺灣人對大陸有好感,四成四人反感。調查者說,這是他們歷次調查首次發(fā)現(xiàn)好感者多于反感者,是“歷史性轉變”。

 

單一數(shù)據可能有水分,但確定無疑的是,近兩年島內多個調查都顯示,臺灣社會對大陸的好感度總體在上升。兩岸政治對立加劇之際,臺灣民間對大陸的好感度卻逆勢上揚,折射出值得深究的兩岸關系新趨勢。

 

臺灣社會對大陸的誤解之深,可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臺灣日據時期一直到本世紀初,從“劣等民族”到“反共”“反中”“恐中”宣傳再到“去中國化”教育,島內民眾被灌輸?shù)拇箨懶蜗?,多半偏于負面且嚴重扭曲失真?/p>

 

但就在這七八年間,事情起了變化。島內社會開始看見政黨、媒體渲染之外的另一個大陸。原因之一,是大陸出品的文化產品如電視劇、綜藝節(jié)目等,以其強大的輻射能力破關入島,俘獲民眾芳心。

 

一位臺灣朋友告訴筆者,他上初中的侄女是大陸電視劇的忠實擁躉,從《甄環(huán)傳》到《歸去來》,幾年來已經追了十多部劇,小姑娘還特別喜歡湖南衛(wèi)視的綜藝節(jié)目,說將來要去湖南衛(wèi)視實習。一位臺灣演員在節(jié)目中說,她5天內看完了74集《那年花開月正圓》,還從不用快進。

 

大陸劇征服了各個年齡段的臺灣觀眾。早年《大宅門》《喬家大院》等吸引年長者,現(xiàn)在的《軍師聯(lián)盟》《麗姬傳》則圈粉島內“90后”乃至“00后”。大陸綜藝類節(jié)目同樣受捧,《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中國詩詞大會》等都曾在島內爆紅,一集《中國新歌聲》,在臺灣“油管”網上的播放量能超100萬。

 

風水輪流轉。鄧麗君、小虎隊、周杰倫、瓊瑤劇、《康熙來了》《流星花園》……上世紀80年代以來,臺灣流行文化席卷大陸,勢不可擋。如今,大陸的流行文化、消費文化,同樣在島內風生水起。這背后是大陸經濟文化影響力的提升,也是兩岸同根同種,文化相通,天生易于親近。

 

除了大陸電視節(jié)目,淘寶、支付寶、微信等信息金融科技產品,也在幫助臺灣人“切身體會”大陸的新發(fā)展。今天,臺灣民眾使用淘寶購買大陸產品已是平常事,由此還曾催生“淘寶統(tǒng)一中國”的戲說。

 

至此,島內社會認知大陸有了全新的方式,過去是被動接受山寨信息,現(xiàn)在開始主動尋找原裝貨,從“耳聽為虛”進階到“眼見為實”;過去被鼓動起的是反感、敵對、輕視的心態(tài),現(xiàn)在卻生發(fā)出欣賞、喜愛、推崇的心情,從“刻板印象”升級到“原來如此”。

 

2008年北京奧運會,盛大的開幕式在島內引發(fā)一片驚嘆,卻仍有臺灣網友說“北京除了奧運村那一圈,其他地方都是破破爛爛的吧”。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不是朝夕可改,唯有靠文化的力量潛移默化,水滴石穿。大陸劇和淘寶可能只是剛在舊觀念上撕了一條窄縫,但只要臺灣社會尤其是年輕人有了主動了解大陸的意愿,就是好的開端。

 

民進黨執(zhí)意疏遠大陸,但擋不住兩岸經濟文化交流。長遠看,不管島內政局怎么變,只要大陸保持發(fā)展勢頭,臺灣社會對大陸的了解就會越來越多,好感也將持續(xù)積累。而只要民心相向而行,兩岸和合終將水到渠成。(王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