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漢家庭的新年“味道”

西藏藏漢家庭的新年“味道”
資料圖:藏族小朋友手持春聯(lián)。孫翔 攝
 

“這是過年前,在四川老家的弟弟寄來的。”李國良端出一碟切好的香腸對記者說,肉片上紅紅的辣椒是他愛人達瓦卓瑪每年都惦記的味道。

 

李國良進藏已31年,22年前,與藏族姑娘達瓦卓瑪喜結連理。他偏好辣味,每逢農歷新年前,遠在四川的家人都會寄來香腸、酸辣粉等年貨。

 

“上世紀90年代前后,西藏搞開發(fā)建設,建筑石材需求量很大。”李國良說,到西藏后,一天有10元收入。1987年,他與朋友進藏,在拉薩北郊山上開采建筑石材,“當時,山上的務工老鄉(xiāng)至少有一千多人。”

 

在石材廠工作期間,李國良與達瓦卓瑪相識結婚,現(xiàn)在居住在拉薩市城關區(qū)奪底鄉(xiāng)維巴村。雖然來自不同地方,但他們在生活、飲食等習俗上卻少有分歧。

 

“她喜歡吃酸辣粉,之前一起回我們四川老家,她每天都去酸辣粉店解饞。”李國良說,20多年前,拉薩城內很難找到酸辣粉,之后,隨著大批四川人進藏務工,酸辣粉逐漸成為藏餐館里一道熱門小吃。

 

多年里,李國良的味蕾也在變。走進他的客廳,記者看到,藏式桌子上擺滿了卡賽(藏語音譯,用酥油、面粉制成的油炸食品)、奶渣、青稞酒等年貨,“來西藏后,喜歡上了甜食,比如卡賽、甜茶,尤其是用青稞酒、糌粑、紅糖、奶渣熬成的湯。”

 

每天的早飯,李國良習慣喝酥油茶、吃糌粑。不過,相比于糌粑,達瓦卓瑪覺得米飯更有味道,“中午一般吃米飯,晚上做面條,偶爾也吃四川的麻辣火鍋。”

 

今年2月16日同為藏歷新年和農歷新年的初一。新年前,按照藏族傳統(tǒng)習俗,藏歷十二月二十九晚上,是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古突”的日子(相當于農歷的除夕夜)。藏語中,“古”意為“9”,寓意二十九日;“突”意為面食。

 

“‘古突夜’吃‘古突’,農歷除夕夜,我們包了餃子。”李國良說,兩個節(jié)日都很重要。

 

藏族民眾有藏歷新年初一祭拜灶神的習俗。這天早上,達瓦卓瑪用碗裝滿糌粑、酥油、白糖,再插上青稞穗,之后,將碗擺在爐灶上。

 

李國良說,在四川老家,每逢農歷臘月二十三,有在灶上貼福字、擺祭品的習俗。在西藏安家后,他每年也祭拜灶神,不過方式有所不同。沒有福字,他在灶臺上點酥油燈來代替,“不論哪種祭拜方式,祈福的心愿卻沒有變。” (中新社拉薩2月21日電  作者 周文元 曾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