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第三度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

兩岸第三度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

 

    6月22日,2016(丙申)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肅天水市伏羲廟舉行,上萬人參加公祭大典活動。 劉玉桃 攝  

 

兩岸第三度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

 

圖為在臺北舉行的祭祀典禮上,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林政則代表與會嘉賓與信眾向伏羲圣像行獻禮。 中新社記者 陳小愿 攝

 

中新社蘭州6月22日電 2016年海峽兩岸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22日在甘肅天水和臺北同步舉行。這是兩岸連續(xù)第三年同時、異地祭祀伏羲。

 

記者 丁思 發(fā)自甘肅天水:當(dāng)日9時50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齊續(xù)春宣布2016(丙申)年甘肅省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開始,祭拜者全體肅立,樂曲奏響。公祭伏羲典禮于2005年升格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至今已舉辦了26屆,今年以“同祖同脈,中華共祭”為主題。

 

伴隨古箏演奏的樂聲,海內(nèi)外嘉賓進入甘肅天水伏羲廟內(nèi),向伏羲圣像敬獻花籃和鮮花,瞻仰圣像。

 

臺灣伏羲八卦廟主持薛炎助已是第18次來甘肅祭拜伏羲。自1988年,他堅持每兩年到訪甘肅天水參加祭祀伏羲典禮,“我希望大家都能夠飲水思源,不能忘記祖先的根源;希望能夠與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文明,讓青少年對中華民族文化有更多的認識,也讓更多海外人士知道老祖宗的文化根基就在這里”。

 

 

中國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詹春柏第一次參加祭祀大典,稱“親身來看、來體會,感覺特別深刻”。詹春柏說,飲水思源,此行來尋找自己的來源,這對于一個人的人生看法、觀感,會有更深刻的印象。兩岸民眾同是炎黃子孫,我們有同樣的語言,同樣的生活習(xí)慣,同樣的歷史記憶,所以多多來往對兩岸合作及發(fā)展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伏羲是中華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甘肅天水是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fā)祥地,公祭伏羲的歷史可追溯到秦朝,相沿成習(xí)。

 

記者 陳小愿 邢利宇 發(fā)自臺北:在臺北舉行的祭祀典禮,也是在當(dāng)日9時50分開始,象征伏羲圣帝為“三皇之首”、“九五至尊”。上香、獻花、獻茶、獻果……擔(dān)任臺北儀式主祭官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林政則,代表與會嘉賓與信眾向伏羲圣像行獻禮,表達深遠的追思與崇敬。

 

林政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宗教信仰對兩岸民間都很重要,共同舉辦宗教活動是促進民心交流、增進和諧的很好方式。

 

甘肅省政協(xié)副主席、農(nóng)工民主黨甘肅省委員會主委栗震亞率團來臺參加共祭典禮。他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共祭伏羲對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增進人民情誼,增加民族認同感,以及反對“臺獨”都有很好的作用。

 

活動的臺灣主辦方、嘉義市大天宮董事長方彫義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伏羲是中華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對中華文明傳承發(fā)展有深遠影響。無論臺灣政局如何,兩岸共祭伏羲的文化交流不會改變。

 

當(dāng)天祭祀典禮上,臺灣專業(yè)舞蹈家還以現(xiàn)代舞演繹了伏羲的12大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