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想走李登輝路線 必然招致反制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5-16 11:03:18 | 來源: 中國臺灣網(wǎng) |
臺灣《中國時報》16日社論指出:李登輝針對“九二共識”問題發(fā)表的言論,似已預告新當局將重新回到李登輝的“特殊兩國論”路線。我們的觀察并不突兀,蔡英文曾任李登輝執(zhí)政末期“國安會咨詢委員”,深度參與李的小團隊,更是李登輝“特殊兩國論”報告主持人,對李登輝路線了然于胸。蔡英文選擇了當年共同參與“兩國論”起草的林碧照擔任秘書長,人事安排似意味李登輝路線的再起。
當然,蔡英文當年只是相關研究案的主持人,最終結(jié)論還是要李登輝本人定案,說蔡英文是特殊“國與國”關系的主張者或者幕后主導者,未免高估了當時蔡英文的影響力,也低估了李登輝在這一問題上的長期布局。
事實上,李登輝一直以所謂“國家正?;?rdquo;來推動實質(zhì)“臺獨”路線,也就是將臺灣視為已經(jīng)獨立的“國家”,只是國號為“中華民國”,因此“臺獨”不是問題,相反,主張“臺獨”反而是讓臺灣降格,傷害臺灣的主體性。而在他看來,臺灣現(xiàn)在要做的只是“正名、制憲、建立國家認同”以及加入聯(lián)合國等。比起陳水扁“一邊一國”的暴沖,李登輝這種在“中華民國”旗號之下的“特殊國與國”潛在危害性更大。
正如李登輝所說,主張“臺獨”會引起反制,陳水扁盲撞的作為表面看起來比李登輝嚴重,但因缺乏正當性而被美、中共同反對,反而限縮了自己的活動空間。李登輝的路線則不同,因為盡量避免挑動各方敏感神經(jīng),而是側(cè)重從“憲政法律”、文化教育以及媒體宣傳等領域循序漸進,反而為其主張贏得了巨大的回旋空間。
事實上,“特殊兩國論”雖引爆大陸強烈反彈,但后續(xù)發(fā)展卻讓李登輝躲過了可能的內(nèi)政危機,除此之外,李登輝的路線并沒有遭遇其他重大挫折。
檢視李登輝任內(nèi)的種種作為,接連6次“修憲”及各類事關“國家認同”的法律修訂,基本已經(jīng)模糊了“中華民國”與中國的連結(jié);從文化和教育領域推行去中國認同政策,特別是同心圓史觀與海洋國家的理念,更是當今民眾大幅降低“中國認同”的濫觴。從實質(zhì)促成“臺獨”的角度來看,李登輝當年的路線確實是布局縝密而又成績豐碩的。
如今蔡英文站上執(zhí)政舞臺,再難用模糊策略回應外界的質(zhì)疑,近來她一系列的做法,已出現(xiàn)李登輝路線的影子。從人事安排上說,不光“總統(tǒng)府”秘書長是李朝人馬,十分關鍵的臺當局“文化部長”和“教育部長”兩個職務,蔡英文也安排“獨”派色彩濃厚的得力戰(zhàn)將出任。蔡英文反覆強調(diào)的維持現(xiàn)狀和不挑釁,實現(xiàn)的卻是李登輝路線的翻版。
同李登輝一樣,她的現(xiàn)狀維持是建立在臺灣已是“主權(quán)獨立國家”,現(xiàn)在名為“中華民國”的思維邏輯之上,因而拒絕在“九二共識”或者“一中原則”上做出明確表態(tài)。不僅如此,“公投法修正草案”也進入審查階段,并就下修“公投門檻”、兩岸政治協(xié)議兩階段“公投”以及將領土變更案納入“公投內(nèi)容”等達成初步共識,這無疑為“法理臺獨”的實施創(chuàng)造了條件。凡此種種,都為未來兩岸關系敲響了警鐘。
我們必須提醒臺灣新當局,李登輝的路線雖然步步為營,一旦觸及兩岸政治紅線,還是不得不在壓力下急踩煞車。換句話說,在“中華民國”旗號下推動隱性“臺獨”,終究還是會被揭露出真面目。蔡英文若真為臺灣民眾福祉計,就應該摒棄李登輝路線,重新審視當今國際局勢和兩岸實力對比消長的現(xiàn)實,不能以不挑釁的被動思維處理兩岸關系,而是該積極與大陸求同存異,尋找兩岸合作的新契機。
“中華民國”與中國的連結(jié),應該是臺灣的資產(chǎn)而非負債,若只想以“中華民國”之殼行臺灣獨立之實,必然招致大陸反制,將兩岸關系推回烽火連天的舊局。
新聞推薦
- 昆山兩岸主題金融改革試驗區(qū)4年落地71項創(chuàng)新成果2024-10-31
- 中國航天員一次次自信出征,底氣從哪兒來?2024-10-31
- 島內(nèi)輿論:期待未來有來自臺灣的航天員乘著神舟逐夢2024-10-31
- 前三季度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2024-10-30
- @在閩臺胞 一批惠臺利民政策措施值得關注 涉及四方面17條2024-10-29
- “我為臺胞辦實事”推進活動在京舉行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