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犯毀了老一代臺商在外的美名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4-20 15:15:28 | 來源: 中國臺灣網 |
臺灣在肯尼亞的詐騙分子被遣送至大陸,引發(fā)社會熱議。臺灣“法務部”也因此檢討臺灣對于詐騙集團何以難以遏止,與國際法律在懲處詐欺犯行刑的嚴重落差等問題。
臺灣《中國時報》20日發(fā)表評論說,過去臺灣老一輩的臺商提著007手提箱,操著洋涇濱英文,到全球尋找商機,憑借著刻苦耐勞的精神,為臺灣爭取無數(shù)的外匯。然而曾幾何時,新一代竟將臺灣締造成“詐騙天堂”,從臺灣、大陸、東南亞行騙到非洲等地,儼然變成臺灣最成功的企業(yè)與跨國連鎖集團。而這些詐騙主事者的父母與家人,似乎不以為恥,遇到子女被抓,也可以透過民意代表為其聲援,甚至不惜動用臺當局行政資源,讓上自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馬英九、“立法院”、“外交部”、陸委會,極力拯救那些只有在對岸才可能受到相對懲罰的詐欺者。
相對的,這整個所謂的保護罪嫌人權的“營救”過程,完全忽略了那些詐欺受害者的人權與心理感受,遺忘了詐騙其實是一種“社會性謀殺”。因為臺灣的縱容與輕判,每年包括島內外受害的數(shù)以萬計民眾,源源不斷在供養(yǎng)這一群群不勞而獲犯罪集團及其家人的吃香喝辣基金與炫富本錢;更造成整個社會黑白顛倒與是非不明。
類似詐騙這種社會性謀殺,一方面利用人性的弱點與善良,“謀殺”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引誘他人付出辛勞所得,甚至為此而傾家蕩產,從此對人性充滿懷疑與敵視。另一方面,受害者在錢財損失與個人尊嚴上受到重大沖擊,且讓多年的努力毀于一旦,信心與個人的判斷力也瀕臨瓦解。受騙者遭遇此種重大創(chuàng)傷,有人為此得憂郁癥、輕生。
臺灣社會為何淪為“詐騙王國”?原因很多,包括家庭教育松散、親子關系淡薄,以及學校教育中太強調人權,而忽略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責任等探討。尤其是社會中笑貧不笑娼的氛圍下,媒體動輒倡導奢華高調的生活方式,政治人物隨意開選舉番石榴票與貪腐,以及吸毒泛濫等,都是造成當代年輕人走快捷方式、行騙天下的原因。至于那些廣大受害者的人權及心聲,卻少有人關注與保護。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shù)據(jù)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xiàn)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沈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lián)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yè)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jié)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