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香港潮流:以衣修行從未停止也必不會沉沒
編輯: 劉燕楓 | 時間: 2014-03-28 20:30:15 | 來源: 新華網 |
香港“潮流教母”黎堅惠日前因乳腺癌在港去世。她在07年出版的《時裝時刻1987-2007》一直被奉為中國的時裝圣經。在書中她記錄了自己20年時裝經驗的同時,記錄下了中國時尚歷史的變遷。 圖片來源:資料圖
博士生談香港潮流:以衣修行從未停止也必不會沉沒
——一位在讀博士生在黎堅惠離世后所想到的
2014年3月12日凌晨,香港時尚作家黎堅惠離世。她所著的《時裝時刻1987-2007》在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是香港社會潮流趨勢不斷顛覆下最具整合力的時尚精華。沒有時尚筆記時常互相承襲下的草草圖片和概念式的傳教,黎堅惠的時尚記憶中充滿著社會個體對美學與自由的堅持,而其中所包含的濃濃時代情節(jié)更可看做是對社會元素的細微解構。
時之含義,大體不止于時代,更是時勢。一個時代下,以何為勢,以何為重,才是社會血液的歸宿與來源。而尚,存在于云端難得與人相交,卻因其中姿態(tài),讓社會人種意識差距,充滿警覺。時尚一詞,與一些人來說是掛在嘴邊極盡虛榮之態(tài)的利器,但也有一部分人,將時尚列入社會格局的考量,用樸素卻不失厚重的語氣,探討腳下的現實與理想的落差,充滿自省。黎堅惠當然只屬于后者。無論《號外》,亦或者《Ameoba》,她從未做過時尚的奴隸,不是拒絕做,是個人特質明顯又有足夠支撐的人,天性中就喪失了依附的意識。這點無論從她的發(fā)展脈絡亦或個人生活哲學上,都可探究一二。她的堅持,代表了香港曾經經歷過的對個性最大保全之下的風華年代,同期應運而生的文藝產業(yè)也一時引領了當時全中國乃至亞洲的潮流,香港風光一時無二。
將時尚歸結為文藝體系中探究并不為過,盡管如今的時尚已是極盡娛樂之態(tài),但至少還有人深究衣裝背后的故事、生活形態(tài),甚至情感訴求。香港作家林奕華曾說“時裝需要大量的文化做后盾,日本的大師動輒搬出嚴格的設計倫理,你若問他線條為何如此簡約,一篇萬字長文,幾乎將閣下送進東京大學人類學系。”制衣人以此為榮,那面對成百上千品牌的穿衣人來說,選擇合適的衣裝和面容出場,哪怕只是街邊轉角的一個儀態(tài),也是生活狀態(tài)和消費美學的最直觀表達。著眼于此,香港雖稱不上人人精于穿衣之道,但街邊行色匆匆顏色膚色各異的人貫穿于大街小巷,也不乏大量穿著昂貴衣服卻不空洞乏味,穿著“fast fashion”也自然妥帖的人。每每等地鐵的空擋,看著身邊衣裝與人融為一體,無論年長或幼,都有一種情不自禁的尊重感。對外表的修飾,建立于人的自我了解,也建于人對所處時代和城市的情感歸屬。
而歸屬感一詞,由異鄉(xiāng)人體會才更算真切。我記得剛到香港的第一周,曾在銅鑼灣的利圓誤打誤撞進入了一間boutique。伴著樓下化妝品傳來的香料味和斜對面金冰冷金屬色切面包圍的奢侈品店,你很難想象有一家小小的boutique店以這樣樸素的狀態(tài)存在在金色的布景下,也能保有光芒。很小的門面,干凈的櫥窗內只擺著一對穿衣女郎,被人為賦予著當季最應景的時裝,它們不會說話,更不會惹人反感。也許會在對面奢侈品牌的光澤下未顯獨特,但稍一仔細觀察,會發(fā)現模特們帶著精致的首飾,穿著合體的鞋子,甚至有時還會被包上顏色適宜的頭巾。你會暗自感嘆,店主真是個細心的人啊。然后發(fā)現旁邊的布景中竟然有CIRE TRUDON的香氛蠟燭和vintage餐盤,不禁讓人更充滿進去一窺的興趣。最終這里成了我在香港逛街時必去的商鋪,對它的了解也漸漸增多。老板是個法國女人,在香港生活已是多年。店里的服裝也大多是法國當地采購,有的款甚至比歐洲大面積上市還要早。有時碰巧她在店里,會對每一位光顧的客人優(yōu)雅的點頭微笑。我還記得其中一次光顧,我對一條桃紅色裙子猶豫不決。躊躇之時,她拿起來向著自己身上比了比,說我真喜歡這個,可惜香港的女孩子大多都只穿黑色。說完她沖我天真的一笑,全無普通商人的賣力規(guī)勸之感。結賬的時候我問她,香港租金這么貴,特別是銅鑼灣,為什么還要在這里開店。她瞇起眼睛收起微笑,一本正經的說,我喜歡香港,而這里游客最多,我希望大家看到香港不只是賣奢侈品,也賣好多好東西,我的店和他們的不同,不是嗎?說完她撇了撇旁邊的BOTTEGA VENETA店,眼神包含真誠。我什么都沒說,沖她點了點頭。盡管心里已經在回答,是的,你的店是道風景,獨特優(yōu)美的那種。但最終沒有說出口。因為在我心里,與其說是風景,更應是超過風景存在的一種情感宣泄。如果個人的修飾是對自我的表達,那當個體集聚到足夠多足夠匯聚能量之時,就是城市的一種內在了吧。
對于黎堅惠,有人道,她的離世代表了香港時尚體系的終結。香港不會再有一個她,就如同香港不會再有一次黃金年代。歷史的確不可復,但時尚背景下更應加入的是對時代文化的考量。無論身處時代的好壞,都能找出出路并且堅持到最后,才是真正的精英所為吧。而以衣修行,于城于人,從未停止,也必不會沉沒。
(作者:王婉婉,香港城市大學碩士畢業(yè)生,現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在讀)
新聞推薦
- 昆山兩岸主題金融改革試驗區(qū)4年落地71項創(chuàng)新成果2024-10-31
- 中國航天員一次次自信出征,底氣從哪兒來?2024-10-31
- 島內輿論:期待未來有來自臺灣的航天員乘著神舟逐夢2024-10-31
- 前三季度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2024-10-30
- @在閩臺胞 一批惠臺利民政策措施值得關注 涉及四方面17條2024-10-29
- “我為臺胞辦實事”推進活動在京舉行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