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啟動維修33處2000多年烽火臺遺址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9-23 17:05:08 | 來源: 中國新聞網(wǎng) |
中新網(wǎng)烏魯木齊9月23日電 (陳英)9月22日,由國家文物局批準實施的長城資源保護項目巴州33處烽火臺遺址保護加固工程,在西域都護府故地輪臺縣正式啟動。巴州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文物局和輪臺縣政府在群巴克鎮(zhèn)拉依蘇烽火臺舉行了開工儀式。
巴州33處烽火臺遺址保護加固工程是國家和自治區(qū)文物局批準在巴州實施的最大的一個長城資源保護項目。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11座烽火臺、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有9座烽火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3座烽火臺。巴州的烽火臺遺址保護加固工程將堅持遺址現(xiàn)狀保護,遵循原材料、原結構、原做法、原工藝的原則。工程投資總額1040萬元,工期13個月,將對分布在州域內(nèi)輪臺、尉犁、且末、若羌、焉耆、和靜、和碩7個縣的33處烽火臺遺址進行維修加固,防止繼續(xù)受到風蝕、雨蝕、裂隙和生物破壞,恢復現(xiàn)有原貌。在保護加固的同時,還將同步進行考古清理、遺址測繪、圖片資料錄入、信息資料采集,樹立保護標志,設置圍欄等工作,對具有代表性、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高的烽火臺,還將鋪設棧道,修筑部分參觀道路。
據(jù)介紹,新疆長城資源設施的修筑是中國古代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內(nèi)地長城遺址不同的是,新疆境內(nèi)長城沒有連續(xù)的墻體,而是根據(jù)特殊的地質特點修建以城池為重心,建構烽火臺、戍堡、驛站等呈點狀、塊狀分布的防御體系,但卻延續(xù)了中原長城的建筑特點和軍事用途。歷經(jīng)漢唐至清的2000余年,新疆仍保存有600余座烽燧、戍堡、城池、關隘、驛站、卡倫等軍事要塞。巴州作為西漢王朝開發(fā)西域的首站、屯墾戍邊的要地和古絲綢之路的通衢,遺存有665處不同歷史時期的用以戍邊固邊、穩(wěn)邊興邊的不可移動文物點。(完)
新聞推薦
- 昆山兩岸主題金融改革試驗區(qū)4年落地71項創(chuàng)新成果2024-10-31
- 中國航天員一次次自信出征,底氣從哪兒來?2024-10-31
- 島內(nèi)輿論:期待未來有來自臺灣的航天員乘著神舟逐夢2024-10-31
- 前三季度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2024-10-30
- @在閩臺胞 一批惠臺利民政策措施值得關注 涉及四方面17條2024-10-29
- “我為臺胞辦實事”推進活動在京舉行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