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qū)代表范徐麗泰:我們以身為中國人而自豪!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5-03-12 16:33:06 | 來源: 中國新聞網(wǎng) |
范徐麗泰 資料圖 中新社發(fā) 盛佳鵬 攝
“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黃色的臉,黑色的眼,不變是笑容。”這是歌曲《中國人》中的一段歌詞。今年全國兩會上,一位港區(qū)全國人大代表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引用了其中一句,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就是曾任香港特區(qū)立法會主席的政壇“鐵娘子”范徐麗泰。
話題是從香港青年的國家認同開始的。長期以來,香港與祖國內(nèi)地血脈相連,兩地同胞情同手足,香港的輝煌成就也是國家的驕傲。但是,在去年非法“占中”等事件中,甚至有個別人打出了港英的“龍獅旗”,兩地民眾間的一些矛盾也令人擔心。不了解者會產(chǎn)生疑惑:“香港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么?”
“我們當然是中國人!就像那首歌唱的,黃色的臉,黑色的眼,不變是笑容。我們不可能是其他什么人。”范徐麗泰搖了搖手中的眼鏡,很自信地說。
“我對國家的感情是中學時慢慢養(yǎng)成的。”回憶起上世紀60年代的學生時代,她慶幸自己遇到了兩位好老師。“一位教中文,一位教中國歷史。他們的言行感染了我,令我對祖國、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了認同感。盡管當年還是英國殖民統(tǒng)治,但我的腦海里從來沒有‘我不是中國人’這句話。”
范徐麗泰坦言,當年為了旅行方便,她也申請了英國護照。但是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歧視并不因此而改變,甚至還有人對她說“回中國去吧”。“當年我們中國人在外國不像今天,今天是昂起頭、挺直背走路,當年是沒什么人理睬我們的。”她說,雖然這些都是不愉快的經(jīng)歷,但卻加深了她對自己身為中國人的信念。
1982年,中英關(guān)于香港回歸的談判開始,香港社會人心浮動。當時,范徐麗泰擔任香港理工學院學生輔導處處長,她和許多香港人一樣,擔心回歸后香港現(xiàn)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會改變。盡管一些朋友選擇了移民,但她沒有走。
1984年12月,中英簽署聯(lián)合聲明,公布了中國政府用“一國兩制”的方針處理香港問題的12條政策。1990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了香港基本法。“我看了之后覺得很安心。因為我們國家在國際上是重承諾守信用的,基本法細化了‘一國兩制’方針,是一部可行性極高的憲制性法律,我對此完全支持。”
回憶起香港回歸祖國歷程中經(jīng)歷的風雨,范徐麗泰十分感慨。“盡管那時我們國家的經(jīng)濟實力、國際話語權(quán)還不是很大,但對原則性的事情是絕不退讓的。從鄧小平先生身上就可以看到這一點。”她十分欣賞鄧小平用“一國兩制”解決香港問題的決心和遠見,這令她對香港回歸祖國很有信心。
1992年,范徐麗泰辭去在港英立法局中的職務(wù),此后她相繼參加了全國人大香港特區(qū)預委會、籌委會的工作。在與內(nèi)地委員的工作接觸中,范徐麗泰交了不少朋友。
“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時我提的一些建議表達方式實在有些問題,但預委會里的內(nèi)地委員都很重視,他們用一種可行的方法,將我的建議變成政策的一部分。”范徐麗泰語帶感動地說,她很感謝內(nèi)地委員們對她的理解。
“絕大部分香港人都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我們以中國今天的成就而自豪,但也會批評內(nèi)地的一些違法違規(guī)的現(xiàn)象。”范徐麗泰坦率地表示,香港人的表達與思維方式受西方影響較多,與內(nèi)地有所不同,她希望大家多一些相互理解。
“毫無疑問,我們是住在香港的中國人。不僅老年人和中年人這樣想,我相信香港絕大部分青年人也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只有極少數(shù)人才會有‘我不是中國人’的想法。”范徐麗泰說。
“大部分香港人都很清楚,香港的發(fā)展跟內(nèi)地是分不開的。沒有內(nèi)地這座‘靠山’,香港無法發(fā)揮所長。而香港又具有諸多優(yōu)勢,可以為國家的改革開放作出貢獻。”范徐麗泰語重心長地說。(記者查文曄)
相關(guān)新聞
新聞推薦
- 昆山兩岸主題金融改革試驗區(qū)4年落地71項創(chuàng)新成果2024-10-31
- 中國航天員一次次自信出征,底氣從哪兒來?2024-10-31
- 島內(nèi)輿論:期待未來有來自臺灣的航天員乘著神舟逐夢2024-10-31
- 前三季度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2024-10-30
- @在閩臺胞 一批惠臺利民政策措施值得關(guān)注 涉及四方面17條2024-10-29
- “我為臺胞辦實事”推進活動在京舉行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