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100》從悠悠小處述中國傳統(tǒng)大文化
編輯: 關(guān)春英 | 時間: 2015-11-17 17:15:15 | 來源: 中國新聞網(wǎng) |
中新網(wǎng)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應(yīng)妮)你知道太和門前的鐵缸是明代的嗎,而清代的文淵閣是起在明朝文華殿后面,景仁宮前院則安置了一座元朝留下的石屏……故宮出版社日前推出最新圖書《紫禁城100》,力圖從100個意味深長的小處著手,用現(xiàn)代方式通俗易懂地講述中國傳統(tǒng)生活美學(xué)。
《紫禁城100》分為九卷,分別是悠悠天下事、前朝事、大殿小事、國事和家事、宮院事、隆重其事、心靈故事、花園事、事事關(guān)心。
作者趙廣超為設(shè)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負責人,2011年起擔任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故宮100》的藝術(shù)創(chuàng)意顧問及《紫禁城100》兒童版總策劃。其工作室與故宮出版社攜手成立故宮文化研發(fā)小組,將更加立體化、多層次挖掘故宮文化的現(xiàn)代價值,推出更多新成果與公眾分享。
他說,中國封建時代最后一個,同時也是被視為最完美的核心,便是北京的紫禁城。“歷史給我們留下這座六百年前的天下和宇宙的中心,與我們一起見證這有償?shù)奈幕绾螣o有間斷。”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紫禁城前院太和門廣場西側(cè)、熙和門外有一座小橋(斷虹橋),趙廣超認為應(yīng)該是當年元朝宮殿的中軸線。而東筒子所在,他則推測很可能是元故宮的東墻故址。對清人的這一做法,趙廣超認為,新皇宮將元人覆沒的氣運推到西面五行中主藏主殺的白虎方位上,在利用起造殿宇所剩建材,連同開挖護城河的泥土在宮后堆起一座小山(景山),為本來平坦的宮城創(chuàng)造阻擋北方寒風的屏障,在形勢上成為紫禁城乃至北京城的制高點,也是萬世基業(yè)的背靠。而在書中,像這樣有意思的情節(jié)遍布都是。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這本書“前言”中寫道,通過此書,一可了解故宮的歷史,二可了解紫禁城空間內(nèi)建筑的變化、其功能的演變,以及建筑背后的思想、設(shè)計、藝術(shù)、功能等,三則是通過前朝事、宮院事、花園事等引出其中的人,“這里既上演帝王豪情,也有無奈辛酸,把一個文化中的活力、可能性和自身弱點,通過這些人物折射出來,引人深思。”(完)
新聞推薦
- 昆山兩岸主題金融改革試驗區(qū)4年落地71項創(chuàng)新成果2024-10-31
- 中國航天員一次次自信出征,底氣從哪兒來?2024-10-31
- 島內(nèi)輿論:期待未來有來自臺灣的航天員乘著神舟逐夢2024-10-31
- 前三季度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2024-10-30
- @在閩臺胞 一批惠臺利民政策措施值得關(guān)注 涉及四方面17條2024-10-29
- “我為臺胞辦實事”推進活動在京舉行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