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一步之遙》:姜文搞蒙了誰?

辭舊迎新的好日子,大伙被《一步之遙》搞蒙了圈。半個多月的時間里,老百姓同仇敵愾地,讓姜文挨了不少罵。

 

說沒看懂《一步之遙》的,應該有這么幾種人。

 

一種是真不懂的。比如我們中間沒上過電影學院的大多數(shù),不明白兩個來小時的片子里,為什么教科書似地一會向《教父》致敬,一會向《芝加哥》致敬,一會向《月球旅行記》致敬,一會又向默片時代致敬。

 

一種是真想懂的。平日里被姜文搞怕了,一聽他的電影先犯怵,覺得每個鏡頭、每句臺詞必有深意,這兒是隱喻,那兒是象征,結(jié)果一整部電影看下來,心里是七葷八素,徹底暈菜。

 

 

再有一種,就是懂與不懂,都先看別人臉色的。微信微博時代的文化邏輯,在于群威群膽、黨同伐異,老百姓習慣跟著聲音大的人走,這一點《讓子彈飛》里的張麻子比誰都明白,姜文不會不知道。

 

但姜文不是馮小剛,壓根就不是看人下菜碟的人。他的精英意識根深蒂固,他對人性持悲觀的態(tài)度,所以千萬別指望著他為普羅的好惡著想,所以自始至終,他的每一部電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然后讓你心里犯膈應。

 

姜文野心太大,自己玩得過癮。悖論在于,走進影院的老百姓,早習慣了被伺候得舒舒服服。

 

不愿迎合,從來不是一個好導演的錯?!兑徊街b》的缺點,在于姜文嘮嘮叨叨,在有限的容量里想表達太多的東西。

 

不過嘮嘮叨叨,也很難說是姜文的錯。他只是希望在一部真正像電影的電影里,讓現(xiàn)實的武七、王天王、項飛田們對號入座。

 

我們都說看不懂《一步之遙》,但想想身邊,有多少人和事我們真就懂了?這是個問題。

 

馬走日叨逼叨地說著“to be or not to be”,其實我們早習慣的,就是要么“to be”,要么“not to be”。這也是個問題。

 

故事有很多種講法。掄著大腿的王天王是一種講法,讓你痛快舒坦。抽過大煙的馬走日是另一種講法,讓你五迷三道。姜文把《一步之遙》變著花樣、繞著彎子地講,其實也只是想追問,什么是故事,什么是真相。

 

什么是故事?什么是真相?姜文說不清,也不想糊弄你。

 

所以姜文的電影里,難有群眾“喜聞樂見”的好人。他們嘴上一套、心里一套,他們時刻小心調(diào)諧著自己的底線,他們制造著華麗的儀式、宏大的敘事,他們也暗藏著卑劣的算度、委瑣的心機——時光流轉(zhuǎn),人性依舊,每個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人生——他們就是我們,我們就是他們,歷史最難懂,真相永存疑。

 

所以姜文的世界里,荒誕與現(xiàn)實、謊言與真相、卑微與崇高、垃圾與經(jīng)典,都只有一步之遙——這都是說不上真相的真相。

 

姜文“自嗨”了一把,惹急了眾生百姓。但無論你懂與不懂,姜文都比張藝謀、陳凱歌和馮小剛們更愛電影。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