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屆海峽兩岸收藏文化藝術(shù)節(jié)泉州開幕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4-09-26 10:59:02 | 來源: 中國臺灣網(wǎng) |
資料圖
“首屆海峽兩岸收藏文化藝術(shù)節(jié)暨東亞文化之都·泉州鑒寶活動”25日在位于此間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幕。逾2000件民間藏品亮相收藏文化節(jié),其中包括近80位臺胞所帶藏品。
包括世界華人收藏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華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主任王立軍,臺灣著名青銅器專家徐志誠等在內(nèi)的6位海內(nèi)外知名鑒寶專家現(xiàn)場鑒寶,吸引了來自北京、上海、臺灣等地近800名收藏家前來交流、鑒寶。
作為此次鑒寶活動的臺灣專家,徐志誠主攻青銅器,卻成為了場上“最冷清”的一位。他介紹,“南方的民間瓷器多、木頭多,而青銅器主要藏于河南河北一帶。不過很高興看到民間收藏家們的踴躍。”
當問及兩岸收藏市場現(xiàn)狀時,徐志誠坦言,自己已經(jīng)來大陸十幾年了,青銅器大都藏于大陸北方。“臺灣與大陸血濃于水,收藏文化其實就是一種文化尋根,兩岸同一種文化,日常生活器皿以及文化信仰都相同,對藏品年代、作者的考究過程,就是共同淵源的尋找過程。”
活動現(xiàn)場源源不斷涌進報名參加鑒寶的民眾。來自晉江的曾昆洛帶來了一組玉石作品《麥山·青田八仙人物》。“專家告訴我這是今天看到的最有價值的藏品之一,最能代表我們東亞文化之都泉州”。這個藏品是曾昆洛在上世紀60年代偶然從一個沒落的書香世家淘得的。
歷經(jīng)一個上午的鑒寶,王立軍很是興奮,“現(xiàn)場還真出現(xiàn)了‘寶貝’,康熙年間的琺瑯彩小杯、乾隆年間的青花梅瓶、清代的彌金佛像,這些對發(fā)掘民間珍藏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展示了祖先璀璨的文化。”
鑒寶活動讓民間寶物出彩的同時,也讓一些贗品浮出水面。北京元青花俱樂部會長張慶玉遇到一個“收藏家”李先生。從事業(yè)余收藏已18年的李先生,當天帶來了他手中的大部分藏品,可是經(jīng)鑒寶專家鑒定,基本都是贗品。張慶玉表示,“民間收藏可以推廣中國的文化藝術(shù),但是一定不要盲目。”
由“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建設(shè)發(fā)展委員會主辦的此次鑒寶活動將持續(xù)到10月7日,屆時將評選出泉州“最具歷史文化特色10件、最具歷史文化影響力5件、最具歷史文化價值3件”類型作品。(廖靜)
相關(guān)新聞
新聞推薦
- 粵港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將于11月推行2024-11-01
- 廣州發(fā)布《廣州市臺胞常見求助問答(一)》,一文解答在穗臺胞常見疑問2024-11-01
- 昆山兩岸主題金融改革試驗區(qū)4年落地71項創(chuàng)新成果2024-10-31
- 中國航天員一次次自信出征,底氣從哪兒來?2024-10-31
- 島內(nèi)輿論:期待未來有來自臺灣的航天員乘著神舟逐夢2024-10-31
- 前三季度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