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僑捐”約70億 港澳臺捐贈額分居一二四位

據權威研究機構統(tǒng)計,華僑華人、境內外僑資企業(yè)、涉僑基金會和僑團組織等在2013年為中國內地捐資約71.72億元,占當年中國慈善捐助總額的約7.25%。“僑捐”體現出鮮明特色,僑鄉(xiāng)和教育領域是最大受益者。

 

該項數據刊于《2013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是由中國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在此間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上發(fā)布的。

 

《報告》指出,在其樣本數據中,共有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華僑華人對中國內地捐贈,其中港澳臺地區(qū)的捐贈額分別處于第一、二、四位,占總額的約四分之三。此外,東南亞華僑華人也是捐贈主力。

 

《報告》顯示,個人(包括家族)是“僑捐”最主要的主體,個人捐贈金額占到捐贈總額的56.81%,這與全國范圍捐贈以企業(yè)為主體的特點迥然不同。其中,僑資企業(yè)家是捐贈的主力軍且捐贈金額巨大,樣本數據中2013年捐贈過億的個人有三位,分別是黃如論、陶欣伯和魏基成。

 

“僑捐”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往往傾向于投向自己的家鄉(xiāng),顯示其經過多年艱苦創(chuàng)業(yè)取得成功之后,無論身在何方都不忘回饋故里。2013年福建省接收僑捐資金最多,占分析總量的30.1%,而受到雅安地震的影響,四川省成為了接收捐贈第二多的省份。

 

《報告》稱,華僑華人基金會的分布也有同樣的特點,往往位于僑鄉(xiāng)資源豐富的省份,如福建、廣東、浙江等。

 

在捐贈領域上,教育特別受到華僑華人個人和基金會的重視。因此,以學校為代表的事業(yè)單位也成為了“僑捐”最主要的受贈方。例如李嘉誠基金會宣布向以色列理工學院捐贈1.3億美元,用于在汕頭大學興建“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此外,“僑捐”更多傾向于救災領域。

 

華僑華人慈善捐贈不同于一般群體的另一個特點是對僑鄉(xiāng)宗族事務和文體事業(yè)的捐贈,包括向家鄉(xiāng)捐資興建宗祠、寺廟、善堂等宗族、宗教場所。